很多妈妈都觉得绘本讲起来不容易,的确,它不像那些传统的故事,有明确的好坏。也不像巧虎,直接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让孩子们去模仿。绘本更多的是探讨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很多问题,没有对与错,那只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部分。
1、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
我们不需要在讲故事的时候,一遍一遍地问孩子,他这样做是对的吗?怎么做才是好的?要相信孩子能够理解故事。
弗洛格那套书里,有一本讲到害怕,描述了一个大家都很害怕的场面,没有人站出来说,害怕是不好的,你们要勇敢。害怕的情绪谁都会有,孩子能看到的是弗洛格也害怕,小鸭也害怕,小猪也会害怕,最后大家都跑到了野兔的家里,野兔做的也仅仅是把房间烧得热乎乎的,陪着大家度过这个害怕的夜晚。
我们总是试图告诉孩子害怕是不好的,发脾气是不好的,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总是会在自己发脾气的时候自责,退缩的时候批判自己不上进,不能接纳不够完美的自己。
2、没有绝对的善与恶
弗洛格里还有一篇关于陌生人的故事,一开始小鸭、小猪都很不喜欢来到他们这个地方的老鼠,他们本能地去排斥,只有弗洛格愿意去接近老鼠。直到野兔掉水里,老鼠把野兔救了起来。小猪的房子着火,老鼠帮忙灭火,还帮小猪修房子。大家才真正接纳老鼠,发现他是一个热心、有趣、知识丰富的人。故事的结尾,是老鼠要离开了。小猪、弗洛格、小丫和野兔坐在老鼠做的长椅上,怀念着老鼠在的那些日子。故事里没有批判,而是认可每个人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而在讲神笔马良的故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点进行不下去,故事只是简单地将地主和穷人对立起来。我没有办法给他讲清楚地主是什么,也没有办法讲地主为什么是一个坏人,因为孩子一直问为什么不给他画摇钱树。是呀,为什么不画呢?既然你能为大家画出所有的东西来,画一个摇钱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大不了,给每一个人画一个摇钱树。
这就是我在传统的故事中,遇到的障碍。我们的文化把是非对错分得太清楚,却忘了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之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世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3、理解接纳我们的孩子
<<0-3岁幼儿生活情景游戏绘本>>描述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而这些也是我们常见的赖床、不睡觉、着急吃饭、想玩不肯走、你收拾东西他给你捣乱,在书里你会觉得孩子真可爱又有些小淘气。可是在现实中,你真的会发火吧!可是,孩子就是这样的呀,他就是想要你陪着,想要你哄他睡觉,想要玩,想要给你帮忙。在我们发火的时候,我们真的要想一想他是真的调皮捣蛋,还是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需求?
有一次,孩子一直想玩彩泥,不睡觉,我都困得要死了,一遍遍地告他,妈妈困了,可是孩子还是想玩,最后情绪崩溃,大哭,陷入僵局中。最后是爷爷解围,原来他只是想要帮我做一头牛再睡觉。当时,我却没有耐心听他解释。他做好了牛,就跑到床上睡觉了。没有解释,我用力地抱了抱孩子。
我想说,共读的意义,不是为了教会孩子什么,很多时候只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空间,退后一步去审视我们的生活还有情绪,也帮助我们理解长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