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匆匆赶回家,和孩子简单聊了几句,我就一头扎进厨房准备晚餐。孩子在背诵学校的英语单词。
晚饭后,我继续扮演督学的角色,检查数学、听写语文、背诵历史等各个科目,整个晚上像陀螺般围着“学习”转个不停。
直到最后一个作业,孩子一边写,一边问我:“妈妈,你明天能像今天这样吗?”我一愣:“什么样?”他认真地说:“就像今天这像,不要像昨天那样(炸毛)。
我想了一下前一天发生的事儿,因为十点了,孩子还有较多的作业没完成,我心里的焦虑像火山般爆发,尖锐的批评和指责把孩子吓得蔫了一晚上,孩子在紧张的氛围中把作业逐一完成。
回想到这里,我有了两个念头,一个是孩子被批评了还要继续完成作业,应该也是很多委屈情绪的,而批评的目的是引起重视和改变,而不是发泄情绪。第二个念头是孩子可以心平气和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对我的期望,我有没有这样表达过呢?好像表扬孩子的时候也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延伸到期望第二天或者未来一周,这一点孩子的做法比我更好。
等孩子躺好,我抱着被子给孩子盖上,用比平时温柔许多的语气问:“你明天能不能还像今天一样,回家就主动把作业写完呀,然后我们在再一起背诵?”孩子爽快地应了一声:“好啊!”,然后娃就甜甜的睡着了。
孩子教会了我,在表达期望时,温柔远比吼叫更有力量,往后的督学我会多一份温和少一点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