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推遲滿足感
幼兒園里的小孩子也是同我們成年人一樣喜歡聽好話的,會使我們的心情很好。俗語說“忠言逆耳”,但沒有哪一個專門就喜歡聽彆人的批評而不喜歡夸獎的。
先師孔子要我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我們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犯錯。而人卻又不可能永遠不出錯,難得是能夠及時認識到並改正。
人家一說好聽的,我們都會很享受被人捧的滋味,覺得很舒服,其實就是內心的一種滿足感。
小孩會因為父母的一句誇獎,老師的一聲表現高興一整天,這都是發自內心的滿足感。
上學的時候。每次到考試之前,老師總會說“先找你會做的寫,剩下時間再去研究不會的”這樣一句話,這並不是安慰,而是兩回事。考場上把必得的分數拿到手,剩下的則是聽天由命了。而確定了所有正確答案的同時,相信我們的內心也會得到安慰,得到滿足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現代社會上,這樣的人如鳳毛麟角一般。人類不過是高級動物,但同樣會有慾望,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聽感興趣的事情。可總不會時刻都是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不能保證心情總是好的。 斯科特派克在書中寫到,那位向他尋求幫助的女士,就是在平時工作中將簡單的事情最先完成,然後慢慢的推敲棘手的事情,久而久之工作積壓愈加繁重,養成了先甜后苦的習慣,這同樣也是大多數人的通病。
人生也是如此。老天爺安排人在年輕的時候經歷挫折,到了晚年退休才能平安的度過。而一生順風順水的人,往往老年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無法承受。命運是最公平的,既然為你關上了門,就得再打開一扇窗,總要活下去的。推遲滿足感,逐漸為自己養成先苦後甜的習慣,先喫完蛋糕,再喫奶油,不是更好的結果嗎?
讀完此章節,更是真心的佩服作者,見解獨到,準確剖析人的內心,以書為鏡,時刻思考該如何做人做事,不枉人世界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