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思妙想来个特别拆书尝试,用前天刚学的迪士尼法来拆红楼梦会有什么感觉,迪士尼法用于事件的策划效果特别明显,那如果用于角色转变带入书本里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说试即尝,选择了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一回也读了三遍了,以前觉得里面最吸引的无非是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最为入心,更多的是看到空!
今天带着迪士尼三个角色再次走入这一回,让我觉得每一句言语都很入心,会去感觉说者的那一刻的角色,也会思考为何是这个角色,王熙凤的实干中带着批评角色,梦想角色的少见,让她给人雷厉风行又霸气侧漏的感觉,却也不缺乏心机的深藏不露!事事不讲对错,只讲该与不该,让人觉得她无比的圆滑,会做人到极致!
薛宝钗的批评家的角色更加突出却带着梦想和实干的中和,知道如何去深藏不露,没有王熙凤的雷厉风行和霸气侧漏,却是凭梦想而实干,目的明确就是想得到贾宝玉,而行为也很有心机且不外露,带着目的去实干,去做好方方面面,让众人喜欢,为自己的目地铺垫,最终如愿以偿!
林黛玉的独一批评家角色,没有梦想,没有实干,不会争不会抢,不会梦不会想,只有自我忧愁自我苦恼,永远处于悲哀无奈度一生!!!
看到这里,更加的意外带着不同的角色去看书,带入角色到书中更能让自己去理解每个角色的言语和思想,也更能明白其中之意!人的一生也不外乎就在这三者之中轮回,童年时的梦想家,青年时的实干家,老年时的批评家,没有对与错,只在于那一刻那一点所呈现的状态,明白这一点,也许对妈妈状态的中老年的批评家和孩子的童年的梦想家而导致叛逆期的不可理喻和矛盾,如果这时候转换一下角色就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迪士尼法可以运用于生活中的任何角落,甚至也可以用于分析国际新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它所可以学习利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