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场景?
上班前: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得起床刷牙洗脸,妆都没来得及化就得去赶地铁。排队等进地铁,然后被同样赶车的人挤进地铁,又被人挤下地铁。早餐是在路边随便买点的,到公司楼下还要排队上办公室,好不容易赶上了最后一秒打上了上班卡。
上班时:在还没准备好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时,又被各部门的人拉去开会,处理不同的事情。因为手头上不是只有一个项目,所以自己要处理的事情变得很多,导致时不时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另一方面当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合理时,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就焦虑起来。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留下一个“隐藏的进程”,时不时发个消息提醒一下,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下班后: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的时间,又被人群挤上地铁,然后挤下地铁。想着晚上对自己好一点,去菜市场买菜做饭犒劳下自己。然后你发现原本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已经没有了,现在到了睡觉时间。躺在床上还要玩会手机,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有时,睡前你突发奇想想对今天做一个总结,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成长,好像这一天白过了。
当你真正想要把一件事情提上日程的时候,你发现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理起来。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公平的24小时,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
思维时间,另一个词叫做暗时间,是没有直接产生效果的时间。
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买菜,洗脸,洗手,坐公交地铁,逛街,出游,吃饭,睡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认知能够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也许会发现这样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的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就是比你走的更远,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年龄”这个词,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龄更大,由于10年才能领悟一个道理,因为他们是被动领悟的,只有在现实撞到他脸上的时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还是不记得时时提醒自己,结果很快时过境迁抛之脑后,等到第2次遇到同一个坑的时候,早忘了曾经跌过的跟头了,像这样的效率除非天天摔坑里,否则遗忘的效率总是大过吃亏长的记性,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则能够在重要的事情上时时主动提醒自己,将临时的记忆变成编码的行为习惯。
设计自己的进度条
进度条的设计师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得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中途退出。
原因在于,没有进度提示的话,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等待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如果又不断增长的进度条,我们对于什么时候会达到100%就会有一个粗略的估计,这个估计是一个定心丸,让我们知道这件事情总会并且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
善于规划的人,把目标分割成一个个里程碑,再将里程碑要完成的步骤的耗时做出靠谱的估计,就不会被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时间投入感到恐惧,也就是不会被不确定感压迫早早退出。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你所拥有的知识不取决于你学习了多少,而是要在恰当的时候能够想起来去使用。
一个被广为认可的记忆机制,是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关联进记忆,是否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能否重现记忆时的线索。
1.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不仅有利于巩固长时记忆,而且一段时间之后的回顾,你可能已经因为新的知识学习从而对原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2.创造回忆的机会
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因为教是最好的学。
整理笔记:因为首次记忆往往是有偏颇的,或者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户这话只关注了一个点,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看往往能够和这段时间的一些新思考和知识结合起来,得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不习惯打字写字的话,可以通过一些如讯飞语记的APP将语音转成文字。
3.设身处地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
时间管理
1.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1)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主题)
2)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了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3)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办法)
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往往也是最简单的解释)
4)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当遇到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之后,最需要将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哪个环节被阻塞了理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并分析以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思维习惯,才能够不在同样或类似的时候被绊住。对此,将思维的大致脉络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5)养成反驳自己想法的习惯:在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习惯性地去反驳它,问自己“这个难道就一定成立吗?”、“有没有反例或例外?”、“果真如此吗?”之类的问题。
6)人的思维天生就极易流于表面来理解事物的,
觉得自己理解了一个问题了吗?条件性反射我问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吗?你真的理解了问题的本质了吗?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目前我的理解是什么?我对这个理解感到满意吗?这样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建设性呢?等等。
2.重视知识的本质
现在互联网的知识海量而且总是在增长变化,很多人感叹赶不上新技术,应对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抓住不变量。大量的新技术其实只是一层皮,背后的支撑技术,其实都是十年不变的东西,底层知识永远都不过时,设计理论永远都不过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都不过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永远都不过时,你大脑的思维方式永远都不过时。
3.重视积累的强大力量,万事提前准备
计划订长一点,这样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设想。若干年后会在做什么事情?需要哪些技能?现在就开始准备一个5年计划,便可以让你获得从现在开始的5年左右的时间,5:00每天都吃饭个到一个小时,专心于某一件事情,认准一个方向走一点,其实不要说5年两年就会发现起到很大的效应的。
4.抬起头来
人的思维是非常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时不时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问一问它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价值,是不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你知道东西到底是什么?他们重要吗?你需要在这个时候学习这些吗?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资源,你投入这些资源来掌握知识,所以到底用来掌握哪些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仅仅遵循兴趣是不够的人会多很多次要的东西产生兴趣,另一头钻进去浪费好多时间,所以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学习是很重要的。
打造专属自己个人思维优势,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根据目标设置好进度条。通过不同的进度条进行学习吸收知识,记在自己的脑海知识库中。在经过时间的管理,把知识应用在完成进度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