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赋
揆之以日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
【第一章原文】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今译】
营星已在天正中,正是吉时建楚宫。
测量方位凭日影,风水宝地属楚室。
先种榛树和栗树,再种梓漆和椅桐,琴瑟需用好树种。
(卫人群体劳动是那样的努力而有序,重建家园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定:定星,又叫营室星,指营造屋室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每年夏历十月,“定星”位于正南方,对应北极星,南北测度明确,东西也自然端正了,这样建筑物才合于天地四方。古时建城观星象,古人认为此时宜造宫室。)
(楚宫:指楚丘地上的宫殿、宫堂。
楚丘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春秋时,卫国曾迁都于此。)
“揆之以日”指根据日影来测定宫室的走向。
“爰伐琴瑟”古人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既修筑宫堂居舍,又种树考虑久远,卫国复国之初就预期很久以后的琴瑟悠扬,载歌载舞,国泰民安。
【第二章原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今译】
登上漕邑旧城墟,遥遥相望楚丘处。
先看楚丘和堂邑,大山高丘观仔细。
下山喜观桑林密,卦辞说得真吉利,正是虎踞龙盘地。
(登上漕邑废弃的宫室,沿着楚丘的地势眺望,可以看到楚丘、楚丘旁的堂邑,以及周边的大山和高地,观遍了远山和近岗。
又下山到低处察看关乎民生的桑田,考量耕种蚕渔,用龟甲占卜,古人烧龟甲查看裂纹以测吉凶,卦辞说很是吉祥,此处是一块宝地,宫址选得很适当。)
(讲述卫文公率人在楚丘卜测建筑的过程)
【第三章原文】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今译】
及时好雨细飘零,管车官吏传命令。
天气晴了披着星光早驾车,文公要到桑田里。
忠心耿耿是仁君,为民深谋更远虑,且养马儿三千匹。
(黎明时天气变化,由雨转晴,文公便起身赶往田里,观察蚕桑的长势。活现了文公重视农耕,亲往劝耕督种的明君特质,同时也渲染了文公的不辞劳苦,凡事躬亲,身体力行,力图兴国的风范。)
“騋牝三千” 由于文公的励精图治,使卫国兵强马壮,日臻富强。
“秉心塞渊”文公因崇尚实际,才使卫国由弱转强。
【赏析】
这首诗是对卫文公的颂扬之作。卫文公带领庶民将弱国变成强国,受到人们的拥戴和赞誉。
定星于黄昏在正南方出现时,卫文公率领人们建造宫室宗庙,建筑进展得很有序,宗庙宫室建好后又建马圈车库,再建居室。
完成这些后,又种榛树、栗树、梓漆和椅桐各种名树木,为了将来将它们采伐做成琴瑟。
春秋时期,卫国懿公,昏庸无道,民心离散。公元前660年,北方的狄国攻破卫国,卫国败失国土,卫懿公在荥泽一役中战死。卫国遂亡。
卫戴公率残部败退,得到宋桓公的帮助渡过黄河,暂居漕邑,齐、宋两国立戴公做卫国君。
卫戴公在位一年即死。
卫戴公死后,其弟文公接位。
卫文公继承了君位的两年后,在齐桓公帮助下,卫文公迁都,由漕邑移至楚丘,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重建国家,营造宫室,得其时制,百姓悦之,国家殷富焉。本文《定之方中》就是记叙卫文公复国中兴的一首叙事诗。
卫文公时,狄国与邢国合兵攻卫,卫文公率兵击退敌军,第二年又讨伐了邢国。因卫文公文治武功卓越,终于恢复了卫国的元气,遂使国力日渐强盛,卫文公后期卫国国力增强了近十倍。
春秋时代,战事频繁,没有强盛的国力,强势的戎马,势必会被别国欺凌,甚至最终引起自身的覆灭。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善长铺陈,可用来写景叙事或抒情说理。
“登高作赋“、也作“登高必赋”、“登高能赋”登临高处,胸襟开阔,见到美景,能吟诗作赋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用于写作方面。或用来形容文人见闻广博,有文学才能。
“揆之以日”指根据日影来测定宫室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