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周先生
8月5日,卢凯彤自杀的消息风暴般席卷各大媒体网络,关于抑郁症以及躁郁症的话题,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同时回到我们身边的,还有这样一句话。
“我不是一无所有,我还有病。”
qq空间、朋友圈里陆陆续续都出现了这句话,就像杀马特时代的“一句姐妹大过天”蔓延了网络的各个角落,自称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假装抑郁症变成了一种潮流,患者变成了“玻璃心”,“患者”却被无数人关注,安慰。
而这一现象源于2016年乔任梁本兮相继曝出自杀身亡,许多人开始关注抑郁症。那一年,关于抑郁症的动画、漫画和文章,一波接一波,也有自媒体推出了抑郁症的专栏,抑郁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流量转移到了抑郁症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抑郁症,同时关注着抑郁症人群。一些无聊透顶的人,利用这种抑郁症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性,大肆宣扬自己有抑郁症,四处哭诉博取同情,写着消极悲伤的话语,散播负能量。于是人们更加不清楚抑郁症到底是怎样的病,因为看不惯那些无聊人的一些做法,对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有了很深的误解。
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呢?
维基百科里说
百度百科说
抑郁症的生理缺陷在于缺少儿茶酚胺。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 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属于精神疾病。
这些太难懂了 那么简单来说吧
划重点!!
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而非心理感受,不受情绪控制。抑郁情绪不属于抑郁症,受情绪控制。
所以不要再说是玻璃心了!!
被误会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因为生活不易,产生了抑郁情绪,自认为得了抑郁症,或是需要安慰,或是利用大众同情心博取大众好感。本质上是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得到利益,却因此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为他们的行为背黑锅。
“脆弱”“多愁善感”“想太多”“博同情”“玻璃心”“不坚强”“瞎发牢骚”成为了每个抑郁症患者的标配。人们并没有因为那些动画漫画文章真正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而慢慢承认了抑郁症患者有病的事实。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场景。
模联的搜集资料写稿时,几个学生起了争执。好好的学术讨论,因为其中一个学生的抑郁症话题而结束。
“你别跟他计较,他有抑郁症,让着他点。”
无论对错,只是学术讨论而已。
讨论使人进步,以此结束,只会伤人心。
在我眼中,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是善良的,甚至他们难受的时候都不敢说出来,有时说不出口,有时不知怎么开口,每每想要开口,就忘了,心事藏在心里,最终成为心结,不了了之,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可大家看到的,却总是那些大摇大摆说着自己有病的人,然后我们就真的把抑郁症人群归类成好玩懒做的“有病”的人,然后冷嘲热讽,调侃嘲笑。小女孩放开消防队员的手跳楼事件历历在目,因为键盘侠的冷嘲热讽,起哄,女孩失去了她最宝贵的生命,而这世间留下的,不过是触目惊心的评论、最冷漠的朋友圈。人间最冷漠的一面彻彻底底展露出来,原来语言,真的可以像死神一样收割人的生命。对于患者而言,关心和爱可以拯救他们的世界,而漠视嘲讽,却足以将他们推下悬崖。真假抑郁症,难以分辨,但这不是我们伤害他人的理由,即使是假的抑郁症,多一点宽松又如何,嘴下留情,也许救人一命。键盘不是你的死神镰刀,而应该是我们亲手奉上的祝福的花环。
对抑郁症可以不理解,但请你尊重得抑郁症的人,可以不关爱,但也请你们别伤害。
哪怕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病,可这种病并不会改变患者的本心,善良的人依旧善良,自私的人依旧自私,只有那些恶意揣测,嘲笑他人缺陷,利用病症求关注求安慰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理缺陷的病人,但我也同样希望,这些人也可以真正地好起来,让大家了解、关爱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让他们,也能快快好起来。
在这里,想对每个得了抑郁症的小天使们说,希望你们可以好好体会自己所拥有的爱,尝试着接受别人的爱,你们要相信,你们值得被爱。
就算世界深陷泥潭,也总会有一个人拉着你的手陪你走到最后。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我。”
本文原创
文章转载交流等事宜请加微信号:elroy999 请说明来意 谢谢
小白写手,望与读者交流
期待各位大佬指导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