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剪影20180312
【一】第一周
脚底风火轮灸,灸6天,休息一天
【二】第二周
第二周的第一天,整背灸。对扶阳,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很好。
刚开始先灸中间的督脉,然后灸两边的膀胱经的腧穴。如果感觉灸的时候,没有感觉很烫受不了,可以督脉和膀胱经一起灸,刚开始之所以分开,怕烫的时候不好挪开
第二周的2~6天,每天按顺序灸八髎,腹部,腿脚部位相关穴位。
八髎穴,妇科疾病的终结者,专门调理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比如我们女人的痛经,子宫肌瘤,男人的前列腺方面的都可以通过艾灸八髎来调理。
灸腹部穴位: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子宫,归来,中极。
灸腿脚部穴位:三阴交、太溪、涌泉,太冲穴。
三阴交穴妇科疾病反射区,养血补气
艾灸太冲穴,太溪穴,涌泉穴来引火下行,并且有滋阴的作用。艾灸这几个穴位,适合在晚上泡脚后,灸后睡觉。
太冲穴:脚部。足背部,沿着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感到有一凹陷即是。
太溪穴:脚部。正位垂足,由足内踝下缘取平,靠跟腱前缘处。
涌泉穴:脚部。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
第二周的第七天,休息一天。
【三】第三周,重复第二周灸法。
【四】第四周,重复第二周灸法。
。。。
一般调理周期三个月以上。
【五】身体邪气排除,体质改善后后,做十大保健灸,两周循环一次就行。
大椎穴:益气壮阳。背部。低头,后颈部隆起最高点,下缘凹陷处。
命门穴:补肾壮阳。后腰。肚脐水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
中脘穴:健脾益胃。腹部。仰卧,在前正中线上,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神阙穴:补中益气。腹部。位于脐窝正中。
气海穴:生发阳气。腹部。肚脐中央向下2横指处。
关元穴:培肾固本。腹部。肚脐中央向下4横指处。
曲池穴:清热解毒。胳膊。把胳膊弯曲,肘横纹这条细缝靠近肘尖的部位。
足三里穴:延年益寿。腿部。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三阴交穴:养血补气。小腿。正坐或仰卧,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
涌泉穴:清脑益肾。脚部。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
【六】所有的疾病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适度锻炼,再加上艾灸养生,身体杠杠的。心情好,身体也会好,反过来身体好了,心情也就好了。
【七】友情提示:小产后至少休养半年以后,再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