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吾偶得一本秘籍——《求学》,心甚喜之,遂居于清净之地阅之。通阅之后醍醐灌顶,静思良久。。。。。
第一式,以终为始,需求是保持学习的动力机
《麦瑟尔夫人》中麦瑟尔夫人在走向舞台前,一直用小红本,记录着心得体会。
《查令街84号》中书店老板和女作家,长达20多年的跨国书信往来。
《K歌情人》中苏菲在学院学习写作,不断写不断被退回,才写成了名曲的歌词。
写作的需求太广了,演讲稿,邮件,写感悟,写分享,做报告。我的终极目标是写一部小说,为此我做了许多基础练习,练习的太碎看不到希望,放弃的情绪时不时影响着我。我把目标调整成写公号文,传递价值,这个需求使我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记录,整理,并坚持练习。
第一式,领悟以结果为导向,由目标制定计划步骤,即刻实现需求,保持动力。
第二式,怀铅握椠, 碎片化的学习实践
在碎片化的时间,保持简洁高效的学习。通勤路上,听写作网课。晚饭后的间隙时间,将课程总结记录在本子上。短暂的空闲时间,把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练习写作的题目,想法的随笔,大开的脑洞,简单词汇的跳跃性联想。
将同一类的随笔整合成素材。练习《 十一种开头的写法》,《怎样让文字更生动》。。。
知用合一,实践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在实践练习中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每一段的练习提出改进的要求。
第二式,领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第三式,温故而知新,自省吾身。
村上春树每年写一本书,而不是一整年都在写这一本书。他有个习惯,一本书用3个月构思,写作,然后不是立即交稿,他把书稿放下来,一个月之后,再拿出来看一遍,修改一遍;再放下来,一个月之后再看一遍,修改一遍;再放下来,一个月之后看一遍,修改一遍。三遍之后才会交予编辑,联系出版。
知识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一遍学习都会有不一样的领悟。一遍看文字,一遍看深意,一遍本质,一遍总结规律。牛人进化营已经进行了,定位和求学两个模块,现在把定位模块的读书感悟和求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有效学习》交会我们更好的方法打造理论建设,差异化的定位,又不断强化着求学的内容本身。
强反思,每日复盘,总结收获。知识需要温故,生活更需要复盘。我们都期待着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有成就感的事件。也许他会发生在某一天,但他的功夫一定积累在每一天。
第三式,领悟“一日三省”
第四式,强联系,近距离感受成功。
祝英台为学去了万松书院,一代宗师叶问为“六十四手”找了宫家三次。
近距离感受成功,想成为行家,近距离接触这个领取做成功的人。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靠近牛人的渠道,各类平台上为我们在线联系提供了便捷。还可以做强链接,报名付费课程,或者面对面交流。走出去,世界大有不同,计划从身边的牛人和进化营中的老铁学起,先去采访他们和他们建立起链接。
第四式,领悟“闭门造车”,不如链接牛人。
秘籍后又有高人注解,循序渐进,将已有的知识做为基础,发生强链接,写作上很多老铁的打卡文在输出价值,于自身经历相结合,个人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在与过去发生强链接的同时,无形中也在塑造着个人品牌。
精益求精,在专业领域的探寻永无止境,深入思考,积极反馈。专业技能的很多提高都是从积极反馈中得来的。写作可以看留言,点评评语。为了锻炼语句,我写过多种尝试,为了写好情绪,我让身边人反馈感受,代入的感受。
秘籍的内功心法看完了,招式就全靠实践与练习。尤其是写作大而全的技能,我希望通过写作记录,增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将一刻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锻炼语句用更多的描写形式,描绘这个世界。
学到的越多,越觉得懂得太少,就像面对浩瀚如烟的星空,人类渺小如颗粒,但创造着壮阔的星辰入海。
践行公式:
动力= 一系列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努力)+对目标的期待(即对自我效能的理解)+价值感(即事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