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大宝贝最近在背诵唐诗,背着背着突然抬头就问我:“妈妈,黄鹤楼在哪里呀?”我说在武汉,在妈妈的老家。“那妈妈,你去过黄鹤楼吗?”这句话算是把我问住了,一个湖北人竟然没去过黄鹤楼,真是到哪都说不过去。
我跟女儿说没去过,接着一个想法突然就蹦进脑海里。马上就是端午节了,何不带女儿去武汉看看黄鹤楼。
说干就干,马上让老公抢票,自己跟在武汉居住的大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一家老小要去武汉了。大姑夫妻俩都退休在家,一听说我们要去武汉过节,高兴的不得了。喋喋不休的告诉我们那边什么都有,天气也超级好,家里新装修了,去逛展览馆买了很多红酒等等等等。总之,两个老人很寂寞,非常欢迎我们过去热闹热闹。
坐了直达的卧铺,大女儿一上车各种兴奋。脱鞋在下铺上跳来跳去,和上铺的小姐姐打得火热,很自来熟的吃人家的薯片水果。小儿子一泡尿拉完肚子就饿了,嚷嚷着要吃奶了,爸爸只好去打水冲奶。奶奶才坐一会儿就头晕,我知道她又晕车了,幸好我有备而来,赶紧拿出之前在药店买的晕车药。
伺候了一家老小,我终于得闲躺在另一个下铺上看看窗外的风景。葱葱郁郁的树木从窗前飞过,还有重叠的山头和悬在山头间橘黄色的夕阳。远处分布在山中像一个个积木堆成的房子里,怕是已经开始生火做晚饭了吧。
我总是觉得,生命应该奔波在路上才有活力,所以对于悠闲安逸的乡村总是像眼前的风景一样一带而过。
就这样火车奔波了一晚上,终于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武汉。江城的早晨阳光就已经热情似火,奔腾的车流人流在飘着热干面的空气里互相交错,人们汗流浃背去工作去旅行去会朋友,步履匆匆。
其实才七点多钟,我们一家抱着孩子拎着行李去坐武汉新建的地铁。也许是习惯了深圳的方便交通,对于武汉的地铁倒没什么特别的体验。后来坐了几次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诗歌。居然在地铁站的墙壁上发现一首一首的现代诗歌。果然是底蕴深厚,这装饰都与众不同,文学就这样渗透到生活中去了。
大姑到底是年纪大了,微信里让我们去C出口,自己却在D出口等。幸好带了手机联系,我们总算是汇合成功。
江城的房价这几年也像青蛙跳一样蹭的一下跳得老高。在姑家休息了大半天,晚上去见了老同学。聊天中知道夫妻俩花了所有的积蓄买了望江楼里的一套商品房,虽然压力大倒也很乐观。
休息了一天就开始去黄鹤楼。因为修路,没有直达门口的车,我们坐了没有空调的古老公交车到了桥头。接着问了路人拐到一条小路上走了十分钟才真的到了。
看,那就是黄鹤楼。我指着那飞翘的屋檐铺着黄色琉璃瓦的古建筑告诉女儿,我们已经站在了黄鹤楼楼下。
小儿子兴奋了一路,这会却睡了。我们只好抬着他去了搁笔亭。准备先在亭里休息一下再爬楼。搁笔亭里有义务讲解员在讲解这个故事。我跟着津津有味的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亭和上面的黄鹤楼是息息相连的。
奔波一天,疲倦、热、渴,各种不适找上门来。大姑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我看看表,说快了。打车回去,一进门,哇,满满的一大碗冰绿豆汤在等着我们,空调已经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太贴心了,到底是亲人呀,我怎么觉得我妈都没这么贴心呢。大姑爹忙着煎鱼给我们弄晚饭。我说请他们下馆子,他们一个劲的说外面不卫生不好吃不划算,最关键的还是在意不划算这三个字上面。
过了几天逍遥快活的日子,我们一家子又要开始奔波回去了。嘴里还回味着蔡林记热干面的香,高铁却已经跑到了千里之外。
奔波固然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可安安静静与世无争的生活下去也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吧。热闹之后生活总要归于平静,总要静下心来好好去工作,好好洗手做羹汤,好好陪孩子看书读故事,好好和爱人经营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