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家,欢声笑语很多,但有些时候我却只能欲言又止。
打个比方, 在学校里需要自己做的事,比如洗自己的全部衣服,比如吃饭一定要出门等等,在家完全不同,衣服大部分放在了洗衣机里,还有“妈妈牌”的操作,吃饭也只需要从书房走到客厅的这几步。
可是我却觉得比在学校里累多了。我没有搞笑,我是认真的。
一个人生活,为了某个目标正在努力,遇上心情烦躁的时候,或者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想我会告诉我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不要苛求完美,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有进步就好了;暂时不知道怎么办,眼前尽是迷雾的时候,也别太着急而自乱阵脚。
会不会有人疑惑,我为什么不像打了鸡血一样信奉“生活是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 ?
生活就算是弹簧,你也要小心它不要崩了。
崩了的弹簧,恐怕就没有补救的意义了。 可是很多父母却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觉得如果你遇到挫折,那就要加足马力,你一定是没尽力,那谁谁为什么行,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你这样以后到哪哪都不行。 就这样,本来以为家是温暖的港湾,结果却是独裁的审判庭,打得我措手不及,哭都不会了。
如鲠在喉。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谈亲情,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跟他谈感情,说我现在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他又跟你讲道理。
在家里,逻辑不是通行证,气势和身份才是。
在我投简历遭拒数次,心灰意冷之际,他们于心不忍并出手相助,可是往后的时光,却会把它当做教育我的一手资料,时不时拿出来警醒我,让我重温心灵的暴击,并且洋洋得意,自以为高明。
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无奈地摸摸脸,还挺疼的。如此落于沼泽中心,非我本愿。
其实不被家人理解我早就习惯了,我们中间隔着多少年,多少巨变,似乎想要让他们了解我才是痴人说梦,才是强人所难,才是逆天行事。
经常羡慕开明的父母,但我以为没几个,直到某天看见一个话题下网友的评论,原来酷酷的父母有这么多,真是边看边想刷666和555。
是处处管制孩子还是真正地支持孩子,我想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将来这个孩子是不是拧巴。
拧巴,百度释义为“指人性格比较别扭,爱较劲之类的”。
在孩子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之前,父母的引导是必要的,那是他面向世界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在磕磕碰碰中,他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法,父母不要想着控制或者改变,因为此时,他已经走在独立的路上了。
人怎能走回头路呢?
我真的想对二老说,我的生活我做主,请尊重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