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闺蜜打来电话,我刚好辅导完作业,她逗趣的说,“有没有鸡飞狗跳?”我仔细回想了整个过程,略感欣慰的说,“今晚还算和谐,除了看图写话的作文有些句子主谓宾不分,有些符号用的不恰当。”闺蜜一听就诈毛了,她恨铁不成刚的说,“你这是在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这个时候应当让她天马行空的想象,能把一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表达好,就要予以鼓励。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语感,让她保持表达的欲望,不要去纠结所谓的病句,多读多练多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病句以后自然会改。”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隐隐觉得不安的东西才清晰起来,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在为孩子负责,但更多的是消除我们的情绪。我让她改病句,更深沉的意识是我怕被老师批评,怕老师觉得我这个家长不尽责。其实孩子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了整个故事的脉络,我应该给予正面的鼓励,我看着她熟睡的容颜,心生愧疚,明早一定给她一个肯定的拥抱。
曾经我的心理学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只是消除你自身的情绪,那么对对方是无用的。
当时他举了一例子,他们学校的辅导员为了解决一段时间内个别同学在深夜打他电话寻求帮助的问题,他召集学生开了一个会议,大概就是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懂得社交礼仪,在深夜打电话是一个很不明智的行为,这很不礼貌!老师说,看似辅导员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但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辅导员不喜欢有人半夜打电话给他,会让他很生气。其实潜意识里辅导员要消除也仅仅是他自己的情绪,深夜被打扰的怒气。
这应用到平常辅导孩子作业中,道理也是一样,孩子字写不好看,坐姿不端正, 书桌又杂又乱,这些应该是孩子自己来处理,而我们会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其实到最后孩子接收到的就是家长不信任她,那么最后行为依然无法改变 。
朋友的孩子去学围棋,进度相较其他小朋友慢了些。朋友就开始责骂她的孩子,为什么别人能认真学,你为什么不能?一直最后几名不丢脸吗?其实朋友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一年级就已经是段子手,言语表达能力很强。而且运动天赋也好,足球踢的很棒,也很会照顾小他三岁的弟弟,但作为母亲,只会看到那些不合她心意的事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徒增自己的焦虑,也禁锢了孩子。
这让我想起自己和大宝的关系,我为了能够更好的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我去学了一年多的心理学,但我发现我和孩子的关系依然不是很和谐。
刚好市心理健康协会有一期儿童沙盘游戏,我让她也去参加,期间我一直担心老师约谈,然而却等到沙盘游戏进行6次后老师才找我。她说你的孩子几回下来表现的都比较稳定,不管是和同伴的关系,还是处理一些其他的事件。只有谈到做作业的时候有些小情绪,你们要培养她形成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要有独立完成的意识。
这个反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一直担心的问题原来根本不存在,我也终于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不愿意去相信孩子,去给她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所以焦虑的家长更多的都是家长本身的问题,想起一句话,不带有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