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早期的成名作,凭借这部小说获得31届江户川乱步奖,之后开始了专职写作的生涯。
东野圭吾作品产出量很高,几乎每年都有两部作品输出,擅长推理类小说。
他的推理小说,在格局和立意的宏观性上,表面写的是推理又远不止于仅仅只是在推理,覆盖了社会性问题与对人性的质问和思考。
其中代表作有大众比较耳熟能详的《白夜行》《解忧杂货店》《嫌疑人X献身》《恶意》等畅销书。
故事以两起案件为主线,通过层层推理,最终发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杀人动机。
我们把教育重点侧重点都放在了成绩和校园规章制度上,却鲜少放在那班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健全的青少年心灵之上。
我们经常会告诉他们要想什么要做什么,却很少关心他们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
大多数人都会用成人的想法去认定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追溯到他们那个年纪的时候,当时自己在想什么。
大家习惯性用成人的感观来认定他们的思维。
东野圭吾说:“《放学后》里,我想写的是出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这个书名引发了一些讨论,可我至今都觉得不错。”
今天讲一下这部早期作品——《放学后》。
01.有人要杀我
故事以一个女中学的男教师视角作为第一人称叙述。
开篇写了“我”在放学后遭遇了一场疑似被谋杀未遂,在教学楼下被从天而降的天竺兰花盆差点砸到。而回想起了前两次“被谋杀”:差点被人从月台推下去;在游泳池差点被淹死。
在遭遇第三次谋杀未遂的我心有余悸向校长反映,校长为了学校的名声让我不要虚张声势,把事情压了下来。
没过多久学校发生了一起密室谋杀案,同校的教务主任村桥老师在教师专用的更衣室被氰化物毒杀。
警察迅速展开调查。
胆战心惊的我也一直身处其中猜测谁是凶手,毕竟我也曾遭遇过谋杀,凶手有可能下一个目标就到我了。
麻生恭子被富甲一方的校长看中作儿媳,委托我去调查她的私生活。而我是知道她私生活混乱之一的人,这有可能是前三次谋杀我的杀人动机。
有学生目睹过村桥老师与和麻生恭子相似的女子在情人旅馆街上,俩人应该有过超友谊关系,只要村桥一死,她也可以扫清嫁入豪门的障碍之一。
但是案发时候她有不在场证明。
其次是叛逆问题学生高原阳子。
性格上的反叛与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女学生高原阳子和作为教务处主任的村桥老师在此之前抽烟被抓,被村桥体罚等等没少结下梁子。
从而推断她可能心中积怨而杀人。
高原阳子有一个家开维修厂能弄出氰化物的男性朋友,村桥死于不常见的氰化物中毒。
而她也没有不在场证明。终上所述,高原阳子嫌疑最大。
在这单案件还未被侦破,另一起杀人案件又发生了。
被杀的依然是同校的老师,竹井。
这使我不得不更加草木皆兵,当时是体育节一个化妆表演环节,竹井是临时起意和我调换了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死的人本应该是我!
02又一起杀人案
谋害竹井的装酒瓶的袋子被仍在了只有教师知道的运动器材室。
麻生恭子在受害者遇害时正是体育节她在入场等候比赛时期,当时她迟到了加重了嫌疑。
经过重重推理,调换有毒酒瓶致竹井死亡的人就是麻生恭子。
麻生恭子说出有毒酒瓶确实是她调换的,但只是有把柄被人胁迫所致。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
在调查陷入迷雾中,我被一辆有预谋行凶的汽车疾驰而来追杀。
在千钧之际被学生高原阳子救下。
高原阳子因为青春时期一次登山会扭伤了脚,我当时坚持着把她背下山因为担心她自己硬撑着下山会使脚变形。
在学生心里,这个老师把她们当“人”看了。
这一小小的举动在成人世界里也许并不举足轻重。
却在年少的阳子心灵留下了深刻印记,使她之后对我产生了异样的情愫。
也因为这个举动在这次汽车行凶中间接地挽救了我一次性命。
案件到最后谜底揭开。
前两起案件为学生雅美和帮凶惠美所为。
她们的目标正是村桥和竹井,而假装杀我不过是她们为扰乱视线布下的障眼法。
03少年时期的敏感薄弱
事件的起因是一次夏天的集训营,村桥和竹井老师查夜的时候窥见了惠美在自慰,这让惠美从此羞耻难当,尝试过自杀未遂。
之后每次再见到他们,都会想象自己在他们意淫中而羞辱,内心认定的视线强暴阴影被徒然放大。
解开心理枷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消失。
当少年时期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被夺走之后,同室的惠子本能地理解了惠美的切肤之痛,成了惠美的帮凶。
调查案件时候,我们本能地去用成人的视角心态去看待事情。
使得案件一直陷入重重迷雾之中。
却没有想过这次是发生在校园,面对的群体是青春年少的学生,应该站在这个特殊年龄阶段该有的心理去看待整个事情。
"青少年的心会被一种超越法律和法律规范的强大力量左右,她们并非知道凶手是谁而庇护,而是不管凶手是谁,都不希望她被逮捕。”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会对一丁点小事而被成人无法理解地无限放大;
会对成人世界里敲黑板划重点的某些东西有嗤之以鼻的默然;
也会对一些遭受逾越束缚她们心灵防线的人有种自然而然的自发性包庇。
之前正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使得案件一直未能侦破。
我问了惠子,杀人的时候你们害怕?
惠子说我也这样问过惠美。
“我能理解她,因为我们有拼了命想要保护的东西。如果有什么毒药可以轻易杀人,我正想要呢,也没准是自己要用。
我们就是这种年龄。”
04 我的中庸态度
故事的最后是我还是被杀,是否身亡作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结局。
我听见了我妻子的声音,和她的新欢一起。我再次看见那辆当时追杀我的汽车。
故事的支线讲了三年前妻子怀孕,我对当父亲这件事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不想要孩子逼着她去打胎,给她心灵造成了不可抹灭的伤害,而我却浑然不知。
我一直以为有人要杀我,到头来不过是被利用。讽刺的是,到头来真正想杀我的人,是我的妻子。
直到这一刻我才开始反思。
“我没有给过她任何东西,不光如此,还一直都在从她身上索取——自由、快乐,还有孩子,简直数不胜数。”
一直以来我都像机器般循序渐进循规蹈矩地活着;
进入教师行业,并非出于热爱,只是中庸地觉得这样也不坏;
娶了现任妻子,并非出于爱情,只是觉得差不多就行;
我尽量地去避开会偏离生活平稳进行的轨道。
我不管教学生,只管把课上完就行。
妻子意外怀孕,我不想履行作为一个父亲的义务,让妻子堕胎。
问题学生阳子向我表露情愫,我不敢正视疏导,造成她心理上更趋扭曲叛逆。
我的放任不管,顺其自然的暧昧态度,不能把生活变得平稳,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
瑞卡斯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歇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我倒在了路边,这次放学后的休息时间,会很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