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么不堪 都感激遇见
——傻子
长期做热线投诉类的工作
真的超烦
毫无意义的工作
会严重质疑自己的所为到底在干嘛
刚工作的前几年
代入感超强
常常为别人的事吵架 委屈到甩门 大哭
很多时候 都是打电话给同事 求安慰
现在已经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于处理热线投诉的过程
蛮伪善
扪心自问做这么多到底帮到别人多少?
真不清楚
所有的问题
还是需要当事人双方来解决
我们 只是尽可能的说清楚事实
记者这份职业 无论你得到多少殊荣
只想用韩国电影《出租车》里面记者的回答
做这些是为什么?
记者回答:money (就是这么真实)
所谓职业荣誉感 社会责任感
感觉应该建立在完善的采访机制上
这话题太大 不涉及 飘走
想讲一下
今天和5年前的采访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更不要说10年前
上一代老记者眼中的黄金时代
很多时候 领导所做的决策
面对今天的采访环境
大多时候 有多难 只有记者本人知道
社会对大多数普通记者的要求
2000元的工资 拥有鸡血复活体
10000元的清高姿态
10万元的社会责任感
1000万元的牺牲精神
觉得很不公平
凭什么?
20岁的新闻职业理想
到了40岁不惑之年
理想能给孩子一所好学校
还是能给老妈看病提供一位好医生
可能大家会说我们这一代没有责任 没有血性 没有担当
不懂什么是荣誉
我们也曾经为了一个稿子熬夜到深夜
最后不如别人一句话来的干脆果敢
(行内人应该懂)
换个角度
没有经济基础 没有生存保障
讲什么仁义道德 社会责任 有意义吗?
我们发展的道路不也是先温饱吗
我相信每一位在意外时刻选择帮助他人的人
在那一刻都是无理由
就是出于本能的反应而已
记者的拼死调查 暗访
其实只是职业要求 本能反映
谁会愿意用自己的离开 换取所谓的关注
不幸发生意外之后呢
地沟油会消失吗?假奶粉会消失吗?
都不会
他们的牺牲 仅仅换来增长速度的减缓
一段时间后
又会趋于平衡地出现
大多数普通记者 很少经历大场面
都是开始于市井小新闻
当然 我也是一位小记者
所以视野也比较小
高谈阔论的新闻职业理想 恕我直言 写不出来
做投诉这些年
慢慢给自己画了一条横线
你认真 我认真
你敷衍 我敷衍
因为关于你的事情 不是我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工作太不负责任
对这样的态度 可能会被甩鞋
但对己而言 是自我保护机制的开启
奔走在市井中
吃土喝风
上过房顶
下过地道
见过尸体
和什么局长领导互骂 都是常事
也可能
被列黑名单
成为实习生口中的难缠老师
其实 他们
大雨天 被过往的大车溅一身泥也会跟在后面爆粗口
看见血淋淋的伤者曾经也会站在一边沉默发抖
其实大家都是原本普通
没什么不同
一条条民生新闻之后
有很多是让人无可奈何的瞬间
一则小区停水10天的投诉
按照工作流程 需要先打电话 核实事件真伪
询问地址 目前状况
了解物业公司
街道办事处处理情况等等
询问情况时
投诉人很不满地说停水这么多天非常不合理
原因 “小区其他业主不缴费 ,可是他们不缴费关我什么事 为什么要停我的水。”
这样的逻辑完全没有错
但是 这种生活在大环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个人主义
确实让人非常恼火
能提供物业公司电话吗?或者社区街道电话吗?需要核实
不能,你们不是记者吗?你们应该去问啊?
如果您的缴费通知单在的话,麻烦帮我看一下好吗?
他说,算了,不投诉了,你们这么麻烦。
这条新闻 价值40分 就是40元
坐公交车来回需要至少3小时
在百度上各种不准确的查询 10分钟或者更长
114找电话 打无数个没人接的电话之后 不限时
常常会问 关于您自己的事情 您都这么无所谓地推给别人
旁人凭什么为无怨无悔替你跑腿?
对 为钱 仅此而已
“我家暖气不热,你们管不管……”
老实说,作为记者管不了 没办法帮您烧锅炉
当我询问投诉人是否知道原因时
投诉人说,我知道,还要你们干嘛
这样的硬梗
曾经接到很多
这样的电话,热线姐姐每天要接上百个
记者会主动联系两三个,大多数会先解决问题突出的小区
老小区暖气不热原因非常复杂
什么楼顶住户不放水
住户装修改造管道
管径口大小被更改
小区管道严重老化等等
还有小区长期拖欠暖气费
导致供热站无法继续垫付
拒绝提供服务……
有多少个小区,就有多少理由
大多数时候,去锅炉房工作人员都被带去摸水循环
基本都是合格,但是暖气就是不热,有时候确实很难讲清楚
很多时候,要解决问题还是得回到你自己这边
我们所能得到的回复只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答案
而当事人需要的是则是具体可行的方案
和一个替他们去做事情的执行者。
您所依靠的媒体记者 有时候也很无力
那么,要媒体有什么用
答案是
会明确维修时长
协调相关部门不要太拖沓 给出明确答复
只能是督促的作用
以下这个,真的是见到最无奈的一个投诉
“没有能力照顾两个生病的孩子,你们帮帮我。”
内心意淫的画面是:一位质朴可怜的爷爷 住在破破烂烂的房子 ……
当时刚刚上班不久 和同事换了四趟公交车 坐车3个多小时去
巷子里的平房四合院 有一个大大的锁子
院里的墙壁上全部都是血渍
傻儿子和女儿在坐着正房自言自语 自娱自乐
样子 至今都记得
和同事对目相望
挺难迈开步子掀门帘
坐立难安
当时父亲大概说 你们把这两个孩子领走吧我没法养,你看看我一个大男人咋弄
条件反射会问以前都是如何抚养的?
他说,老伴在,都是她照顾 现在老伴去世
男人年龄不到 政府不可能去抚养这两孩子
认真问完情况后 并没有写稿
原因很简单 我们不知道这个责任该谁承担?
这样的事情很多
大多数人总会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
觉得你 必须且应该帮助我
很多人会用道德层面
第一人称的逻辑
要求第三人称的他人
无法用人民日报高大上的文字讲述记者生活
也不想用记者就是穷的图片 戳心
只想说
无论现在多么不堪
但还是感激遇见吧
好多想哭的时候都会暗自决定离开吧
对 很多人都选择离开了
但是 他们当年的媒体情节都在
至记者吧
一生很短
能用短短几年
看到别人一生的故事
算是对我人生的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