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蒙冤2000年——古今中外之冤无有过之》一文中详细分析了长平之战的过程及两军统帅的对比,可以讲,在这场决定了之后中国2000年历史发展方向的大战中,双方主将并无明显过失。
而赵国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二强国,无论是从国力、军力还是统帅角度看,都远不是秦军的对手。
那么,假设我们是赵王的话,我们该如何破局呢?毕竟,历史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人空发议论的,而是“后人哀而鉴之,鉴而兴之”,如此,方得读史之要义!
形势
首先来看,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打起来。
在长平之战爆发前一年左右,秦国发兵攻打韩国(战国七雄之一),秦军大胜,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城。当时韩国的版图有点像哑铃,两头大,中间小,一边是韩国的都城,一边是上党,中间的狭长地带就是野王城。野王城一丢,上党就和韩国断了联系,成了一块飞地。秦军又来攻打上党。上党守军决定向赵国投降——秦国名声不好,没人愿意投降秦国。
上党的地势比周围都高很多,又靠近赵国都城邯郸。可以说是顶在脑门上的一把利剑。上党在韩国手里还好,毕竟韩国弱小;可上党要归了秦国,那赵国就太危险了。
好了,现在的问题是,上党军民要投降赵国,你如果是赵王,接不接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接受吧,秦军会打过来,你又打不过人家,于是长平之战就爆发了;不接受吧,上党归了秦国,赵国死的更快!
怎么办?
既然赵国自己打不过,那可不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打秦国呢?毕竟,当时六国合纵抗秦还是多次打败过秦军的。
这招灵不灵?可惜,不灵!
在长平之战没开始的时候,赵国就开始派遣使臣奔走各国,全不灵!
为什么?是赵国人缘太差?
不,这和人缘好坏没关系,而是当时的国际关系决定,说穿了,就是站队!
当然,其他各国不是看谁赢就支持谁,而是谁输就支持谁!因为他家都不希望出现一个超级强国。
而赵国是什么情况?是当时的天下第二强国,曾两次打的秦军打败,老牌强国齐国、魏国也被收拾过,小国燕国也被欺负过。而现在,没费半点力气就得到了诺大的一个上党郡17座城池,这还了得?现在还要我们大家帮你打败秦国?你咋不上天呢!
所以在秦赵两国决出胜负之前,大家纷纷作壁上观,任你赵国使臣许下天大好处,也无用。
伐交伐谋
上兵伐谋,其下伐交,其下伐攻——《孙子》
国际形势已经分明,各国不愿意帮忙是因为赵国也是强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大国沙文主义,那么就针对性布局好了——让各国对秦国的恐惧胜过赵国即可。
第一步,对上党:取而不取!
什么意思?就是明取上党,暗撤军民;暗结韩国,置换上党(用其他土地换上党,也可用秦国土地)以保证韩国的积极性。
然后在连连诈败给秦国,声势要大,损失要控制,这样下来,魏国就第一个承受不住压力。然后游说魏国,以信陵君的态度,三国联盟可成,但仍不够,还要继续退让,让楚国也感到压力(楚国和秦国接壤,而且有深仇大恨)。楚、赵、魏、韩四国结盟则燕齐两国必然加入,如此合纵之势成矣!六国联军兵分三路——一路楚军为主出汉水攻武关,走后来刘邦入咸阳的路线;一路以魏韩齐三国联军为主出新郑攻野王城;一路以赵燕联军为主出长平攻上党。
如此,函谷以东无秦人之旌旗也!
可保六国20年太平!
秦有函谷、武关之险,六国很难破关,所以,以上策略仍是应急救险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下期将和大家分享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