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南方冬不冷
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北之分,标志着南北地域从气候变化到人文景观,从饮食习惯到民族风情等等的迥异和不同。尤其,在对冬天气候的认识上,都常言道:“南方天,无严寒”的概论,实际经历才觉大谬不然,大错特错。其实,南方冬天的寒冷真的不亚于任何的北方地区!
随着冬天的深入,小雪大雪相继过境,寒流便大肆大举南进,得寸进尺越过秦岭。撒下靓丽而纯洁的雪花,把整个终南山装裹的银光闪闪,粉妆玉砌。于是,寒冷更加氤氲跋扈,穿透整个山峰扑向南麓早已门户洞开的天府之国。因此,12月份来到成都,早就没有了想象中的热和温暖,更没有股股暖流如沐春风,取而代之的即是潮湿的寒凉。成都,即使在火炉重庆边上,号称小火炉,也似乎没有了余温。天潇潇阴沉,风瑟瑟微吹,雨滴滴无歇,寒流涌现,潮湿四散,让人只觉这小火炉也完全地熄灭了,此时只是摆在那里,徒有虚名。
早上起来,天空弥漫着淡淡的迷雾,空气里尽是水珠,凛冽寒风鼓吹大地,不一会儿就淅沥淅沥下起小雨。让人感到气温直降,天更冷了。道旁的树上,黄叶即将飘尽,光秃秃的毅然挺拔在那里,无动于衷这别有西南风味的冬寒。宽敞的房间里,没有暖气,只有偏安一隅的小小空调,即使调至最高范围的30度,屋内也始终没有舒适的温暖。丝丝的寒气横朔乱袭,悠悠乎窜入裤脚、领口、袖间,灌入体内,无处不在地侵蚀肌肤,让人坐立难安,忐忑不定。面对电脑工作,静静坐着,就是煎熬。一会儿鞋里的脚就连脚脖子乃至以上的小腿肌肉都感到冰凉,只能先站起来在踱踱步,跺跺脚,来一次原始生态呼唤的摩擦生热,才能好点儿……冷,真冷!
雨没有停意,湿漉漉的,温度很低,几近凝点,湿气很重,弥漫升腾。两条腿拔凉拔凉,像撒了冰霜。一条秋裤,紧紧裹着双腿,但貌似在腿上只是摆设,名存实亡。天气预报里,给予播报的春天般温暖温度,盘点一下,也与天空帐实不符。
天冷极了,出来吃饭,能看到保安亭里的大爷瑟瑟发抖,不时地摩拳擦掌,搓着双手,还不停地对手哈气!
道边的商店,玻璃门无精打采地紧闭着,没有活力,生意廖廖。屋内售货员,翘着二郎腿,蜷缩在一个火红的电暖器角落旁边,低头玩着手机,一边津津有味嗑着瓜子,一边嘻哈笑个不停,不知是在看电影还是刷抖音,无从分辨。
行人撑着雨伞,匆匆疾走,擦肩而过,几乎忘记了成都原本慢吞吞的安逸祥和,脚下步伐加快,速度小跑去往各自方向。
择一家小小面馆,进门就看到里面的热闹场面,升腾的热气弥漫在屋内,感觉给气温微微加热。食客三五成群入座,不是饮酒驱寒,就是狼吞虎咽吃着调制得红红辣汤的面食、冒菜、火锅……以此刺激起腺体的发热,驱走潮寒,保些温暖。
而在北方,虽然温度驱驰零下,但空气干冷干冷的,没有雨水,没有潮湿,只要回家往密不透风的小窝里一躲,轰轰烈烈的暖气腾腾微熏,穿个夏装也能畅快淋漓。如果外出,只要穿上皮草、羽绒、棉衣、风雪帽、大围巾等等这些保暖神器和装备,你就能虎背熊腰,满血复活,在寒冷中可横行天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岁始岁末皆是寒冷,在这西南世界更是变本加厉。成都平原大地,看似地处西南腹地,但冬的来临,寒冷在所难免。无暖,潮湿,阴冷……富具特色,别有一番滋味。要想度过,除了体魄强壮,还需一把红彤彤的锦绣辣椒。所以,南北冬寒之异,恐怕最大也就在这里。南之5度,寒冷恐怕既已超过北之0度甚至以下之温,吻你一口,当觉瑟瑟颤抖……而在北方,抗冻依靠绝佳的特色设计和装备,南方拒冷,基本只能运用身上的本色真皮、烈酒和辣椒聚集的火锅红汤食餐。
宋代的四川诗人张孝祥《定风波》写到:“铃索声干夜未央,曲阑花影步凄凉。莫道岭南冬更暖,君看,梅花如雪月如霜。”既已揭示了南方地区的寒冷凄瑟,绝不亚于北方之寒。因此,来西南过冬的北方人,更应注意厚衣加身,保持健康的温暖,像防着暴风骤雨和倒春寒一样的警惕性,防着日益扩散寒流的严冬!
呜呼,成都之寒,寒于雪地与冰川。寒意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