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我们经常「抄袭」优秀的作品,然后很可悲的是,我们连别人为什么「好」都不知道。
实践出真知,那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为了得到真知允许我们实践多少次,踩多少个坑呢?然后,当我们通过实践以为自己handle了全局,认为自己已经想的非常全面的时候,当用户给出反馈和意见,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来承认自己当初想的其实很欠妥?当真实的结果显示,我们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已经把情况都考虑到最佳,这是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站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件事情不同人来说,会有不一样的过程和结果;同样的,一个需求,一个问题,由不同设计师来处理,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周边效应。
有些设计师完成设计的时候,会顺便把通用的规范整理出来,会把扩充地场景考虑进来,方便业务方后续业务扩展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进行迭代;有些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流程更加高效、美观,以及思考怎么优化设计与其他岗位的协同流程,下次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同步需求,同步设计修改,同步迭代的事项;有些设计师在完成设计的时候,已经沉淀出一套方法论,对于这种特定场景的设计需求,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这么做;有些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品牌的传播效应,价值的打包,宣传途径和宣传涉众这等等的媒介了;而有些设计师,做了n次设计,产出了n个完美的设计稿之后,继续一个个完美设计的产出等等。
我想说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设计师都能做到面面俱到,做到上述这么多优秀设计师的集成,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多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做设计,更大地把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呢?设计也仅仅是,我们作为人的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已。当然,思考地越多,就会越发现我们其实很无知;所以,你会不断地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无知吗?这个挑战自己的过程,我知道很痛苦。
ok,有些设计师说,我能不能,不听,不思考,不对话,不交换角度啊?我只想安安静静去画图。没问题,那下次你就不要抱怨,为什么别人可以走得那么快,而且一个个都很「冷漠」地前行,不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