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00的约练我扮演的是咨询师,C老师扮演了一位烦恼的女生娟子,Y老师扮演了观察员。
娟子面临着两个烦心的问题:一是没有朋友,二是收交小组成员的作业很困难(娟子是小组长)。这两个问题也是她的咨询目标。
我第一次以咨询师的身份和专业的老师演“对手戏”,旁边还有观察员,感觉自己迈出了一大步,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来梳理一遍咨询过程中我做了些什么以及问了哪些问题。
虽然娟子经常说“不知道”或者反诘“我怎么知道呢”,但最终还是找到了组员不能交作业的三个原因:作业太多、没时间和不会写。
娟子反复强调“我怎么可以写完呢”,说明她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我没有深挖,如果深挖,更深地“看见”娟子的努力与能力,就能让娟子获得更多的自信。)
有方法的组长和有问题的组员怎样才能协同起来,实现按时交纳作业的目标呢?
娟子没有朋友,大家都不愿跟她玩,也不肯听她的话好好交作业,自然也不会愿意听她分享自己的方法。所以,我们把问题的重心转移到建立关系上。
为什么娟子没有朋友呢?因为没有共同话题。
老师为什么让娟子当小组长呢?除了因为她能够按时交作业,娟子认为可能是老师看到她没有朋友。
为什么老师看到她没有朋友就让她当小组长呢?这是不是在为她创造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呢?她又是怎样利用这样的机会的呢?
娟子会因为组员迟迟不交作业而心烦。心烦会让大家更快一点交作业吗?如果不能,那么能不能试一试不去心烦这件事呢?接纳组员晚交作业会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心情?由此又会使自己与组员的关系会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把每一次催交作业当做一次与同学建立链接的机会,气氛又会有什么不同?
50分钟的咨询时间眼看就过去了,我匆忙地给娟子留下了两个作业。第一个,留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补作业,尝试一下放下“丢脸”的想法,不烦不躁,按照组员的节奏收作业。第二个,尝试着在收作业的时候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关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
我处理完这些之后,观察员Y老师提出了她的宝贵意见。
1.她看到了娟子在咨询中的阻抗,所以她建议要重视咨访关系的建立,多了解一些小组成员的情况。
2.同时处理两个问题容量太大,应该抓住一个问题深挖。
3.深挖例外,扩大成功经验。
4.启发孩子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孩子当组长?以此让孩子更深地“看见”自己,树立自信。
C老师以来访者的视角也表达了她的感受–她的阻抗以及她的配合,既赋予了我很多的能量也提醒我多方位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感谢两位老师的陪伴、配合与帮助。
最后,复习一下王老师总结的咨询法则:
1.咨询评估,确定是否属于咨询范畴。
2.讲评咨询设置,设置好咨询的高速护栏。
3.明确咨询角色定位,呈现双专家模式。
4.确定咨询目标,明确前进方向。
5.万丈高楼平地起,倾听理解是根基。
6.关注眼前人,看见眼前人。
7.不比来访者更急,身后一步引导。
8.不要掉进为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坑里。
9.不给建议,协助来访者探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