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种事,我习惯陷于毫无规律、任意性的阅读,虽然我会挑些好点的书看,可当我拿起没看完的书时,就会陷入迷茫和慵懒——这些许好书,却提不起我一点翻开的兴趣。我想,这是有原因的。然后就有了触电般的想法——我读书缺乏目的性,毫无章法,如果我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首先我这辈子看不了多少书,其次,看完的书势必也会被我荒废掉。所以我想,读书是否应该要有针对性!对此我进一步设想,假如我不善沟通,那么我应该看教人沟通的书,那么我最近一段时间就应该用来好好学习与人沟通。那么,只要肯努力,我一定能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达到自己基本满意的沟通水平。假如我能将自身的种种缺点或不足罗列出来,按照以上的规划,假以时日,不就能一步一步将阻碍清除,赶上能人的步伐,做出点成绩来吗!?
所以,很奇怪的是,提高自我这种事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哪里薄弱就在网上找到对应的资源进行强化,不就行了?其道理就像游戏卡在某个关卡一样,只要去网上找到攻略,自己尝试几次,必然可以过关。可是,我察觉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人性中存在某些无意识因素导致了我们选择放弃,使我们止步不前!
对这个问题深入挖掘,那就是关于读书习惯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肯定更利于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然而无意识无针对性的泛阅读就没有必要了吗?似乎也不是如此。以前我还是特别推崇泛阅读的,因为广泛阅读更能开阔视野,能涉猎到更多新奇有趣的人、事、物。可是最近我发现,猎奇、开阔视野并不利于我们阅读有深厚内涵的书,原因是,以此为驱动力,没看完的书我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下去了,它们不再新奇!正如前面提到的例子,我并不善于沟通,所以我在看《人性的弱点》,一开始即是为了学习又是因为猎奇,到后来学习的成分薄弱了,我主要是被里面各种各样或神奇或有趣的案例吸引,到最后“审美疲劳”出现,我便不太愿意翻开这本书了。这是一个目的性逐渐减弱而猎奇心理不断加强作用的过程,其结局是,我没把书看完,我的沟通水平也没有明显提高。因此,我认为,看一本书之前,假如我能明确一个目标,并且将这个目标作为衡量一本书是否值得看的唯一标准,我相信我能乖乖把书看完而不是束之高阁任时光萎靡。
阅读就应该是这样,不应该像买彩票一般,广泛押注只为了积累在日后与某些人闲聊时有些许谈资,而应该是高效的提高自己,在自己稍微感兴趣的各方面都储备有足够的干货,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活出自己的血性。所以啊,别再迷茫的阅读,别再苦苦挣扎于自我拯救的泥潭,而是踏实的走出一步步,甩开身上的泥,健步如飞。
我觉得,闯关游戏是人生很好的比喻——没有过不去的卡,没有弄不到的极品装备,只要肯花时间,别人有的,你都能有。把握住时间做针对性的学习,一个方面一个方面的做足准备,未来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