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那些事

在我的印象中,青岛是一个海滨城市,并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小到每一条街道,大到每一座山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今天这篇文章目的是叙述一下青岛啤酒的历史。

一.为什么德国人会在青岛建造啤酒厂

青岛沦为德国人殖民地以后,由于德国人非常喜欢啤酒,当时从德国将啤酒运到青岛需要2个月,啤酒就不新鲜了,德国商人海因里希•瑟夫特发现了这一商机,1903年8月15日,联同英商在香港注册“英德酿业公司”,并出资四十万墨西哥银元在青岛建立子公司“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也就是现在青岛啤酒的前身。当时选厂址基于三个原因:1、早在1901年时,德国人就把这个区域规划为工业区、2、生产的啤酒要销售出去,靠近胶济铁路与港口码头运输比较方便,3、啤酒厂的左前方有一德国人毛奇兵营,他们建啤酒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供应驻青的德军与侨民饮用。


二.曾经的“青岛啤酒”品牌

1914年一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青岛,1916年,日本人使用了50万银元买下此厂,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厂,生产的啤酒有青岛、朝日、札幌、麒麟四个品牌。在当时为了降低原料的成本,经营者试验种植啤酒花,因为啤酒花称为笏布花,所以又称这里为笏布园。

在1937年之前麦芽主要靠进口,1937年之后青岛建成了的制麦车间,青岛啤酒麦芽不在依赖进口,当时的经营者把生产淘汰的酵母废物利用,制成维他益片,啤酒酵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当时称为维他益,也就是现在的食母生,酵母片,帮助消化的药物。这也是青岛啤酒厂早期的循环经济。


在销售“青岛啤酒”期间,德国人将三国中“桃园结义”作为宣传广告,他们认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时喝的酒就是青岛啤酒。上海30年代著名的电影皇后,蝴蝶。中国古代诗仙—李白在皇宫中醉酒的情景,这三幅广告的寓意就是,英雄,美女,文人,武将都是喜欢喝青岛啤酒!所以,在今天有一种说法:“只要喝过青岛啤酒,男士会成为英雄,女士会越来越美丽”

三.战后的“青岛啤酒”

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这家厂由国民政府接管,并正式更名为“青岛啤酒厂”。1948年,青岛啤酒将小青岛的白色灯塔”正式注册为商标,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商标注册证。TSINGTAO“韦式拼法”。

1947年青岛啤酒销往到新加坡,青岛啤酒在国民政府时期就远销海内外,这里还展示了当时青岛啤酒销售到新加坡的海关报关单及当时在东南亚所作的广告。当时的总务科长是庄纪禹先生,任职期间廉洁持躬、关心工人工资,1947年,在他离任的时候,工人们为他制作了这幅签名留念的锦旗。此外,朱梅先生是中国著名酿酒专家,也曾在青岛啤酒厂对啤酒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对青岛啤酒和中国酿酒业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四.1949年,青岛解放以后的啤酒历程

1949年6月2日,啤酒厂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国营青岛啤酒厂”。1954年开始大批量出口,到了1978年累计为国家创汇6000多万美元,占中国啤酒行业出口量的98%。1950年十月一日庆祝国庆时,排在毛主席照片后方第一排举牌子的是青岛啤酒厂的工人,从这个队伍的安排上可以看出,青岛啤酒厂在青岛市的地位是第一位。1950年青岛啤酒厂建立的中国第一家啤酒花基地,培育了优质的“青岛酒花”,从此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并为7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啤酒花生产奠定了基础。

1980年青岛啤酒厂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听装啤酒生产线,从而结束了中国没有听装啤酒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啤酒,加快了发展步伐,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在厂区之外,建成了一座现代啤酒麦芽厂,不但满足了青岛啤酒麦芽供应而且还能够大批量对外输出;1991年,青岛啤酒厂吸引外资,建成中外合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现为青岛啤酒二厂,是青岛啤酒最大的纯生啤酒生产基地。青岛啤酒二厂是青岛啤酒新百年一面崭新的旗帜。


1956年厂长唐建民和党支部书记姜瑞向毛主席书面报告青岛啤酒厂生产情况,当时,书面汇报书还下发到了有关的酒厂。青岛啤酒在1963年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名酒,荣获第一枚国内金质奖章。1979年9月19日,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来青岛啤酒厂视察,老人家对青岛啤酒的生产和发展感到高兴,欣然提笔,写下了“天下论英雄,啤酒何须煮,争取得金牌,更上一楼去。”的诗篇,鼓励青岛啤酒厂攀登新的高峰。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啤酒再创辉煌

1980年,我们就获得了这枚国家质量金奖。您身后的展柜里是当时在香港报纸上刊登的关于青岛啤酒的介绍、广告及促销活动,波打酒是销往到香港的黑啤酒。1993年之前,国内是计划经济,当时在普通的酒店和商场里见不到青岛啤酒,需要介绍信和酒票才能买到,当时的青岛市民在中秋节和春节两大节日里凭户口簿和副食品票,一户能购买5瓶青岛啤酒。


此外,《青岛啤酒操作法》的诞生是民族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啤酒行业的第一部操作标准。1964年,轻工业部将青岛啤酒的经验归纳为“四严、四低、一高”,也就是“原料严、配方严、操作严、卫生严;发芽温度低、发酵温度低、原料消耗低、成本低;啤酒质量高”创制《青岛啤酒操作法》,作为啤酒行业标准向全国推广,实质性促进了新国啤酒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标志着青岛啤酒在工艺技术层面已实现了民族化的要求。


1991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橡木桶。时任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在中山公园开启的第一届啤酒节的酒桶,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的三级文物。木桶如此沉稳,在一部漫长的历史中,酒龄最长的当属于种种坚固而敦实的木桶,大有厚德载物之相,从传统渡入到现代,木桶也成为啤酒文化的标志物。现如今,虽已功成身退,但也为之感念。他们更多的不再是实用之物,而是成为怀旧、纪念之物。在啤酒节开幕式等重要的典礼上,还是要请出它们,也唯有它们才能够以最佳的姿势和最大的“肚量”来支撑起厚重的历史


六.来青岛,请你喝“青岛啤酒”

就像我在第一段所提到的一样,青岛既是一个海滨城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无论是到过青岛的,还是在当地居住的都会知道青岛的幸福三宝:喝啤酒,吃蛤蜊,洗海澡,当然,喝的是青岛当地盛产的“青岛啤酒”。

现在的“青岛啤酒”虽然经过了岁月洗礼,但依然屹立在世界的啤酒舞台,目前,世界各地都能够见到“青岛啤酒”的身影,同时,也受到青岛人的喜欢,如今的青岛啤酒,依然分为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啤酒,从一厂到四厂主要生产人们喝的啤酒,而五厂则是生产啤酒的附属品,比如美妆等,青岛啤酒厂一直秉持着“好心有好报”的观点,该企业在生产中尊重环境保护,认为社会责任感大于企业的利益,当人在喝完啤酒的时候,会将这些喝完的酒品进行回收,如果出现酒瓶破损的状况,会将这些玻璃碎片制作成玻璃弹珠或者花瓶,总之,青岛啤酒厂让每个看似废品的材料,做成商品出售出去。


今天,在上网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质量管理”,并且将伦敦大桥和“瓦萨”号巨轮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在好的物品质量不行,也经历不过时间的考验”,那么,青岛的啤酒经历了战争,政策的改革,但依然没有从市场中离去,就是因为青岛啤酒的质量是过硬的。

朋友们,当你们来青岛的时候,可以去“青岛啤酒博物馆”具体了解一些关于啤酒的知识,顺便品尝一下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青岛,欢迎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