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无畏的掌舵人
溥仪与上一代掌舵人慈禧见面的时候仅四岁,慈禧称他“小溥仪”,他也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即将发生的角色变化——一个涉及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诸多领域的集团继承人,尽管这个集团正内忧外患。溥仪害怕而又好奇地打量着面前这位老者,观察着身边陌生的环境,时间容不得他这样懵懂,他上位了,自然地,他拥有着集团最多的股份,却没有投票权,或者说,他的话语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即便这样,他还是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他开始在紫禁城内肆无忌惮,直到他遇到了弟弟溥杰。溥杰告诉他,“现在有了新的皇帝,不过不叫皇帝,而是叫中华民国总统”。这一下子打破了他所构建的“皇帝什么都可以干”的价值观,他也意识到,他所谓的权力,仅仅在皇宫里,这个集团,名存实亡。
第一次创业
溥仪曾无数次想去皇宫外看看,他可以让太监们喝墨水,可以让他们做任何自己想让他们做的事情,然而,就是无法走出宫外。他急不可耐地要对这个集团宣战,他想要建立自己的帝国集团,他开始学英语,骑自行车,他有了外文老师庄士顿,他认识到了西方文化的美好,就像后来他终于离开皇宫后说的一样,“只要西方的东西,我就觉得是好的”。长期以来的权力与压迫双重压力,把他推到了变革者的位置。在他割掉辫子的那一刻,他的皇后婉容和爱妃文秀握着辫子激动地说,“好沉哪”!这一刀,不仅仅是和大清王朝的割裂,更是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制度的决裂。这一次创业,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愤世嫉俗的集团掌舵人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诚如庄石顿告诉溥仪一样,成婚后皇帝才能真正亲事),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孩子对于未知的疯狂的报复。这一次创业的后果是,他驱逐了大批的太监,然而为了转移皇宫财产的官员们放了一把火,让一切财产转移的迹象消失在废墟里。这次创业,他失败了!
二度创业
曾拼了命地想逃离皇宫,离开了却又舍不得,溥仪放不下纸醉金迷的伊甸园,再怎么不济,他也是皇宫里最大的boss。到了民间,他更是疯狂的追求权力。外面的世界变得很快,曾深爱他的文秀不愿意做她的情妇,她追求一夫一妻制下的浪漫而离开了溥仪。曾经骄傲的帝国血统也在祖坟被国民党炸开后烟消云散,大起大落,他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他说,“我讨厌中国”,于是,他选择了与日本人合作,重登帝位,“在富饶、美丽的满洲国”。这一次创业,他成了集团董事长,是的,但集团不是他的,他是一个法人代表,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他骄傲地彰显着他与日本天皇的友谊,但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没人愿意听他的话,包括自己的部队。皇后被设计吸鸦片,怀上司机的孩子,帝国的血统被玷污了,种种的事实让他只能选择屈服,不为理想,也为了一个男人的尊严。他也失去了锐气,失去了原来的豪气。
溥仪的人生是传奇的,他经历了刀枪剑与炮火的洗礼,经历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经历了从权利巅峰的优越感到阶下囚极度自卑的落魄, 这样的环境研究了他的英雄血脉。
影片的最后,当溥仪看到了被批斗的监狱所长,他勇敢地想要去保护他,却被推倒在地。一代传奇,会感恩,从小众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吗?
我不禁开始联想,如果我是溥仪,我会成为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