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国内也发展了2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建设,互联网真正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互联网也直接横向冲击了各行各业。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都与传统企业大相径庭,他们可以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充分获取用户的需求,制造出精致适销的产品,同时通过互联网直接出售产品,免去代理商、分销商等中介渠道。所以,他们与用户走得更近,运营效率更高,整体竞争力更强。
小米科技就是运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典范之一,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2011年8月开始推出第一款手机产品,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2014年小米科技含税销售额743亿元,以火箭般速度打败了苹果、三星等对手,一举夺得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小米科技的快速崛起,就是互联网思维应用的最好诠释。
小米科技雷军提出了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总结来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包括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参与思维等。
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可以在企业经营中运用,每一位职场人士,尤其是管理者,都应该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工作和管理。
1、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用户与顾客、客户不同,用户是指直接使用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群体。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所有与其工作有业务关联的人员都可以说是他的用户,因为这些人都会使用他所提供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是一项服务、一次会议、一封邮件、一份报表、报告、方案等。职场人士的用户包括外部用户和内部用户两类,外部用户如供应商、顾客、合作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及其他组织的联络人员;而内部用户包括上级、下级、其他部门同事等等。
职场人士的用户和组织的用户有共性,但有一个显著的区别,组织与用户大多都是交易关系,而职场人士与用户大多不是交易关系(除了他的老板)。
在交易关系下,讨价还价能力较强的一方具有较高的地位,因为客户随时可以转向其他供应商进行交易,所以几乎每个公司都奉行“客户至上、用户第一”的理念。虽然很多公司都在尽力维护这种交易关系,但仍然无法真正做到“客户至上、用户第一”,以致被客户、用户所抛弃,从而陷入经营困局。
对职场人士来说,他与老板之间是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下,员工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对待其他内部及外部用户,就换了一种截然不同工作态度,常见的有两种典型不良作风,在管理者身上尤为突出:
一是官僚主义,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身份高,不愿放下身段去真正了解他的各类用户需求,高高在上、极度傲慢。
二是本位主义,一方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另一方面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想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而不想自己能为他人服务什么。
在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影响下,组织的活力大打折扣,其后果就是远离客户,从而影响到组织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质量。
作为职场人士,尤其是管理者,要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以平等之心对待工作交往中的每一个人,认真倾听和了解他们的需求,真诚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用户思维即服务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在工作中应用的第一要点。
2、产品思维
所谓互联网的产品思维,主要指产品要围绕用户的高频刚需,通过快速迭代做出简约、极致、超越用户预期的爆品。产品思维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快速迭代为手段,以简约、极致为原则。
乔布斯往往会当面审查设计稿,甚至把文稿放大直接审查每个像素是否有问题;小米科技的雷军,直接牵头设计产品发布文稿,甚至关注文字的配色,历经近百回修改仍不满意,在发布会开始前半小时,还提出修改意见。台湾第一餐饮集团王品公司内部管理控制要求菜蔬长宽误差必须在0.1厘米以内。此外,德国、日本的匠人精神,也是产品思维的重要体现。在方向选择正确的前提下,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
职场人士并不单独生产出与客户交易的产品,但是,每一份报告、每一份方案、每一封邮件、每一张报表、每一项建议都是他的产品;对管理者来说,每一项决策,每组织一次会议,每推动一项工作,也都应是他的产品。在交易关系下,员工对上级、对老板的产品,每一行字句都反复斟酌,每一页PPT都美轮美奂。但在非交易关系下,很多员工既没有“用户意识”,也没有“产品思维”,不负责任,马虎应付,草率了之。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其著作《参与感》写到: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产品总是靠口碑传播,很员工抱怨收入太低,公司没有给予机会,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既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更没有产出所谓简约、极致、让人眼前一亮的“爆品”;既不符合客户的要求,更谈不上超越客户的预期。没有口碑,就无法树立自身的品牌,更谈不上职场的发展。
管理者是政策的制定者,是业务的推动者,处于科层制金字塔的顶端,其发布的产品更是直接影响到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工作业绩,应注重简约与极致,避免把业务和管理引向繁琐,把工作重点回归到经营的本质。
3、参与思维
参与思维,对组织来说是要与用户互动,小米科技黎万强提出:今天不是单纯卖产品的时代,而是卖参与感。
在组织内部来说,管理者是组织的中心,由于信息获取权限的不对等,各层级的管理者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管理中心,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80、90后新生代已经普遍习惯了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特点,每一个个体都极力伸张个人的需求,早已厌倦冷冰冰、机械化的权势主义。
王品公司所有财务账目完全透明,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从内网查到店铺的收入、支出、盈余,甚至银行存款的金额。信息的开放,必然吸引员工的自动自发参与,王品公司的透明、开放文化,使它发展成为全球总计拥有400余家店铺,15000余名员工的台湾第一餐饮集团。
在互联网时代,你把员工当成员工,那他也就只能成为员工,我们更应注意主动削弱“中心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开放的态度,与组织成员共享信息,尽量让组织成员参与到组织的运营当中,没有开放就没有参与,没有参与,组织成员就无法形成认同感,从而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工作就流于机械化和被动化,组织绩效也难以提升。
4、互联网时代下每个人应成为产品经理
工业时代的分工制与科层制,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凸显了其僵化、低效,甚至反人性的弊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生活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产品经理,尤其是管理者,更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通过互联网思维工具的应用,在每一项的工作中贯彻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参与思维,力争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简约、极致的爆品,实现口碑为王。
作者:黄慎躁 广州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