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上下五千年,各种倾国倾城的美女,是真的因为自己颜值高?还是因为时代审美的不同,把她们推向了神坛?古代各朝代关于美人的评判标准有啥不同?
先秦北方以“体长”为美
北方中原地区,先秦时推崇“硕”或“颀”,就是“高个儿”。先秦高个子美女的代表人物是卫庄公的夫人庄姜。《诗经·国风·卫风》中那首《硕人》,两次提到庄姜的身材:“硕人其颀”“硕人敖敖”。硕人,即身材高大之人,而“颀”“敖敖”,则进一步强调了庄姜的身材修长之美。
先秦楚国以“细腰”为美
先秦时期,在以楚国人为代表的南方人眼里,高个儿似乎不受青睐,而是以“细腰”为美。从《墨子》所记来看,楚王的细腰之好是针对男子来说的,但受影响最大的却是楚国女子,她们纷纷在腰身上下功夫,故北宋词人晏几道《鹧鸪天》诗称:“楚女腰肢越女腮。”楚王之好一出,楚国上下皆以“细腰”为美,所以细腰又叫“楚腰”。
为了塑造细腰之身,古人有两种方法:一是节食瘦身,所以楚国“多饿人”;二是束带控制。如今流行的减肥法,也是这类节食瘦身法。
汉魏时期以“体轻”为美
秦汉以后,“体长”和“细腰”虽然仍有人欣赏,但贵族阶层更以“体轻”为美。从史料所记来看,汉朝后宫受宠嫔妃都是体轻者。身材最出色的女子,应该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轻如燕,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瘦”,说的便是赵飞燕。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是“柳腰”,体态轻盈。
为了让身体轻盈,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方式大概是跳舞。上述提到的戚夫人、赵飞燕、王昭君、张净琬,无一不善舞。
唐朝时期以“丰腴”为美
唐朝一改之前的“细腰”和“体轻”,女子身材以“丰腴”为美,杨柳腰反而不被看好,唐朝美女无一不富态。如阎立本的《步辇图》上,唐太宗周边的侍女没一个瘦的。时间越往后,绘画中的唐朝仕女越丰满。现代考古发现的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也证实了这一点,个个丰腴,没有一个瘦子。
虽然唐朝以丰腴为美,并不等于以胖为美。在现存唐朝人物画中,男子无一是“啤酒肚”,女子也没有“怀孕腹”,身材比例都很合理,有一种自然的健康之美。如何让身材丰满且“虽肥不伤肉”?唐朝女子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活动。从唐朝壁画上看,唐朝女性喜欢骑马郊游,还爱参加大型文体活动。
宋代以后以“苗条”为美
唐朝以后,女子身材审美也有相应的特点,呈现多样性,但基本上以“苗条”为美,与现代十分接近。宋朝以后,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
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但受西方影响,性感美有所抬头。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成为重要的参数,当然健康也成为现在美女的一个标准之一,健康的方式有很多,而喝水是最容易的,要健康,喝好水,福能达空气制水机,不含重金属、漂白粉,富含矿物质微量元素,保障日常饮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