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冒真的很难受,今天本来打算写一篇育儿方面的文章,但该死的感冒却扰得我心绪不宁,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做任何耗费心神的事。
无意间翻开一本旧杂志,看到了一篇以前并未在意的文章《孝心无价》,看罢我感慨颇多,却又自责不已。
文章的大概意思是,除夕夜,一家三口围在老父身边,听年迈的老父滔滔不绝地讲故事,那故事被老父讲得支离破碎,可儿媳孙子却不断拍手叫好,儿子也听得津津有味。一家人其乐融融过除夕,不看晚会,不抢红包,只听老父讲故事。
看到文中的儿子一家对一直絮絮叨叨的父亲那耐心倾听的样子,我不由地回忆起与父亲交往的些许往事。
02
因为今年带了毕业班,这个暑假,我在家休息的两个月里,回娘家的次数颇多,前前后后在娘家呆了二十五六天。与老父亲相处的日子多了,我与他的口角之争也在不断升级。
在我眼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似乎变得更加自大,更加不可理喻。
他已七十七岁,却认为自己尚还年轻。已经年迈的他依然有所谓的"雄心壮志",想要挣到一百万,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每次回娘家,我和父亲都会因为一点小事争吵,我们最大的分歧便是,我想让父亲从现在开始,不要再忙碌挣钱,他有养老金,还有五个女儿赡养他,足够他安享晚年,而父亲总是不听我们劝阻,一意孤行想要挣大钱。
看到父亲经常奔波劳碌而一无所获的样子,我便心生抱怨,怨他不经常在家陪伴耳聋眼花的母亲,怨他已经老了也不给女儿省心。
我话里话外经常流露出“你岁数大了,什么也干不了了"之类的意思,这是父亲最不愿意听到的话。
03
不可否认,父亲头脑确实聪明,但他的想法常常不切实际,他开过矿山,开过饭店,做过小生意,大多以赔钱告终。所以,父亲一辈子并没攒下钱,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头永远的痛。
现在,虽然已经七十七岁,他却依然忙碌,忙着包板栗,赔了;忙着办生产合作社,投入四万多却依然看不到一分钱。
父亲的初衷是好的,他不想拖累五个女儿,他想弥补年轻时没攒下钱的过失,想要在百年之后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我知道,他是想干出点名堂证明自己还没老。
现在,他一次又一次一无所获,我想,他应该很难过。按理说我这个女儿应该体谅父亲的苦衷,不该有意无意的去揭他这个伤疤,但是我又是如何做的呢?
冲动时我口无遮拦,有时没等他把话说完,我便开始抢白父亲;每次聊天,三两句话我便与他吵得不可开交。
04
毫无疑问,在很多事情上,父亲确实有很多不能让人认同的地方,但是他已经是快到八十岁了,就算他有再多的缺点,可他又有多少时日可以去改正呢?我又何曾把他当做一个养育了我四十几年的至亲呢!
我对他的关心只是表现在,给他买时令的衣服,买他喜欢吃的东西,周末回去跟他和母亲吃一顿团圆饭,只是这么简单而已!
我何曾站在父亲的立场,去剖析一个已届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内心世界呢!当父亲被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挖苦时,我又何曾感受到他心里的痛了呢!
05
《孝心无价》这篇文章中,那个侧耳倾听已患痴呆症的父亲讲故事的儿子;那个为说话语无伦次的老人鼓掌的儿媳和孙子,让我无地自容。
我,一个堂堂正正的知识分子,一个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竟然连与父亲心平气和地沟通都做不到!有何颜面在学生面前大谈孝道?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是孝女呢?
自责之余,我又略感欣慰。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父亲虽然老了,但他身体依然健康,我还有很多时日可以陪伴他左右。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意用十倍的耐心,心平气和地同父亲说话,因为我从那一家人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真正地孝顺不只是买吃的穿的,也不只是陪伴,而是真正理解老人,尊重老人,让老人心安!
孝顺父母,就从好好跟他们说话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