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和一个才华横溢的父亲,就是宝宝童年最大的幸运。
生儿容易养儿难,孩子一生下了像是一张空白的画布,父母就像是两个业余画家,颤抖的拿着画笔勾勒着一笔一画,生怕那条线画斜了画歪了,破坏了整幅画的美感。
要成为一对合格人父人母,就像是业余画手到画家的过程般困难,当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有画家作画时的耐心、细心时,宝宝一定有一个健康温暖的童年!
而如何去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起跑线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不认为有一个系统的概念。
就好似是学画画,学好绘画技巧,画的生动形象就是一个好的优秀画家嘛。
我想并不是这样的,画的像只能说明画手的技巧熟练基本功扎实,并不能说他是一个优秀画家。
相比于绘画的技巧,强大的想象力和对于美的追求才是一个画家的关键品质。
而我却不知为何发现,现在的父母痴迷于对孩子的教育理论和技巧,为自己孩子素描这着别人的人生。
死守着那句烂透了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去培养孩子各种技能,成堆补习和对分数的过度执着,充满了孩子的整个童年。
使孩子遗失最关键的品质,表面上看是赢了起跑线,输的却是人生。
当高晓松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谈及教育时,用一段话告诉家长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他说: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
当有人问高晓松让孩子学琴吗?他觉得,不一定学琴,但一定要多学多干些没用的事。
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做的每件事都有用,为了生存和繁殖。
人要做许多没用的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
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车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其实没几个孩子长大真成功了,而且成功是命,无法教育。
所以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这时候,那些“没用”的东西就变得弥足珍贵。孩子长大不会痛苦失落,做父母的就成功了!
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长大后不易被各种浮世的繁华和虚荣所诱惑。
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才能拥有一个饱满充实的人生。
谁的问题
关于怎样才能正确纠正孩子身上不好的毛病和生活习惯,父母在这件事上往往是当局者迷,总是能巧妙的避重就轻。
看不到问题的所在,自然解决不了问题,不停的说教孩子,孩子还是老犯错,进入恶性循环,惯性的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每到孩子犯错误和出现坏习惯时,就是在孩子身上寻找问题,去说教孩子甚至“暴力”让孩子不敢再犯,而不去考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孩子身上很多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教育孩子。
意识不到问题的根本,又怎么能解决问题的所在,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
我们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这样肯定是不对的。
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日常生活是孩子最好的天然课堂,作为孩子第一个老师,父母说话习惯措辞,生活习惯,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
以身作责改变自己生活中不良嗜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引导。
礼物
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礼物,不是去给他规划一个灿烂的未来。
教给孩子如何享受生活,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做人,帮他塑造一个正确的三观,才是这的受用受用一生最好的礼物。
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先去学做人后去学做事,才应该是一个健康的教育顺序。
在这个互联网发展蓬勃的时代,网上传播的信息非常杂乱无章,一不留神就可能被被坏的信息代跑。
这是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在这个时代更是更是显得格外重要。
也就前不久B站的一个15岁UP主(主播)克里斯引诱10岁女孩文爱
(文爱就是文字挑逗性,它和“语爱”(电话、其他语音通话设备)、“视爱”(视频通话),组成了当今社会全新的一种性行为)
事件的轰动网络,更是警醒到家长,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有多大,稍不注意孩子就会被网络所引导,走向罪恶的深渊。
如今孩子们面临的网络世界,今非昔比,大闸一开,若没有任何阻拦和限制,不知道这股时代洪流会把孩子冲向哪里。
他们就会被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所吸引,最终会被冲的体无完肤迷失自我。
伴随着网络越来越低龄化,让这群孩子越来越“早熟”,也越容易走向歧途。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去帮助孩子塑造一个正确三观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
让孩子可以明辨是非对错,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自我保护意识,才可以在这个时代健康的成长,而不是等结果出现是才发现后悔以晚。
教育的目的
在这个什么都在发展快速的时代,咱们的教育却倒是不知怎么了,是一场革命革去了中国古代腐朽的文化的同时,连带着古人几千年来的总结下来的做人道理一并革去了?
当我们不停地宣扬西方的学习方法,所谓外国先进理念时,终有一天会发现,只有中国传统的文化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启蒙。
去学国学、孔家思想,了解中国文化,既增强了知识面,又能懂得如何做人处事。
现在多少孩子做人都没学会就去处事了呢,考试考的再好,做人又有多少分。
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总结出来的,教育理念要比西方的教育理念高明的对,仁义礼智信在那个时代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素有礼仪之邦我们,在如何做人,做好一个人问题上并不需要向任何国家学习。
当我们都在快速的走走的时候也要停下来向后看看,从新将好的东西在捡起来。
我们焦虑着急忙行走时候,教育孩子是不能急的,需要的是平和和包容,停下来慢下来去教育孩子。
现在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和现在的时代远远脱节了,对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理念。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仍然信奉着这句老话,就想我们的父辈对那个饥寒交迫的一样,他们都曾经历过一段缺衣少食的时代。
他们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现在富足了衣食无忧了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更加落实了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
直接促进了家长们对“精英教育,拔尖教育”应试的方式盲目的信任,在我们思维中对于教育,已经有了根深蒂固不可改变的“刻板印象”。
这样思维下的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是好的,不停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
这样的想法也就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恰恰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帮助每个孩子去找到自我价值的过程。
教育是没有教科书般的观念,所谓的教育专家也只是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所以能句句金句,可是并不适合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我想父母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可能只是没学会如何沟通罢了。
孩子就在你的面前,静下心听他说话,你会发现孩子不停的在试图与你沟通,去看再多的书籍教育概念,名人演讲,不去安静的陪孩子做一下吧,听听他,有可能真的是你说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