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苗寨之前,看了前几年自己写的游记,很多回忆奔涌而至,这也许就是写游记的意义吧。
坐了两趟的接驳车到了酒店,拖着笨重的行李,顶着烈日,旅程最大的辛苦应该就是各种“交通”和“等待”了吧。
尽管还没到暑期,但苗寨已经迎来了旅行的旺季,也许她一直就是这么喧闹的。贵州是苗族大本营,苗民大约490万左右,占全球第一,第二个省份是湖南,占200多万。第三是云南,占100多万。上一次来这里,看过《美丽西江》的实景演出,了解苗族长达2000多年的一个迁徙史。苗人从北方迁移而来,现在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这一带,缅甸,泰国,老挝等等地也有。
我们住的民宿是这里的特色建筑,叫吊脚楼,它分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和平地吊脚楼。苗寨几乎都是山地吊脚楼。分给我们所谓景观房,一面是山,另一面是正在施工的工地。在我们的极力要求之下,我们换了一间带阳台的景观房。夜晚苗寨的星火让我有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个夏天。
晚餐是长桌宴,没什么可吃的,今天的伙食连“差强人意”也算不上。饭后在寨子里逛了逛,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项目,于是决定去拍旅拍。苗人的支系有花苗和长裙苗。花苗服饰主要是以藏青色和黑色打底为主的衣服,上面有大片大片的牡丹花,头发盘起来,头顶沾一朵红红的牡丹花。小时候我在邮票里见到的苗服就是这样的。旅拍店里头到脚满身银的服饰则是长裙苗的服饰,大大的银耳环,厚重的项圈,挂脖拖地长裙。我们选了一间叫“盛世旅拍”的工作室。帮我化妆的小女孩是一个很安静也很体贴的小女孩,虽然不善言辞,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帮我补妆,我挑了一套黑色的苗服,她还夸我眼光好,给到我满满的情绪价值。
画了妆之后不能戴眼镜,摄影师很负责,他带我们去了三个景点,水边,风雨楼和屋顶。屋顶的拍摄特别艰难,摄影师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动作的指导,拍摄过程很顺利。
选完片子之后,我们又在寨子里瞎逛,拍了一些小视频作为纪念。11点,把服装还回去的时候,我已经很累了,但依旧很兴奋。没有时间去阳台欣赏夜景,也没上观景平台,更没有看到一场演出,这一趟的行程比起几年前的自由行,简直没什么质量。
听说半夜下了一场大雨,我丝毫没有觉察到。在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错过了这场雨,倒也有点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