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误解,看妈妈如何做……

撒切尔夫人说: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判断。

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是出了名的“铁娘子”, 有段时间,她的儿子马克总喜欢模仿父亲的言行,有时拿起电话高声嚷道:“我是撒切尔!”撒切尔夫人看到后,认为即使是大人,在自己家中这样接电话也是不礼貌的,而小小年纪却这样。撒切尔夫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没有放任孩子继续这样做,她找个时间把马克叫到身边,语气柔和地给他说明道理,同时严厉指出这样做是不对的,从而及时制止了马克的这种不良行为。

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至于孩子在错误的观念上跑偏。

如何辨明是非,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是父母和孩子必修的课程,父母的态度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处事态度,今天我来说说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的事情。

“妈妈,我是班长,按老师规定的要求来管他,他听不听是他的事,但不管就是我的不对了。”一大早姐姐就认真地对我说。

“对啊,妈妈觉得你做的很对。加油!”我毫不掩饰认同孩子的话。

看来在孩子小小的心里,是非对错她大体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很欣慰,因为之前我还担心因为告诉她,会让她产生心理压力,看来是我多虑了。

这件事得追溯到某天下午,那天手机上跳出家长添加我微信的提醒。此时同学家长添加我,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如我所料,原来班级里有个调皮捣蛋爱说话的男孩子因为纪律差被罚最后一个吃饭。这个男孩的奶奶就为了他孙子最后吃饭的事跟我聊,因为最后饭菜都凉了,来跟我说不让姐姐在纪律方面记她孙子的名字。老人爱孙子的心情我理解,但后来从这位奶奶话语中听出姐姐在记违反纪律孩子名字时,单记他孙子的名字而没有记和他孙子一起打闹孩子的名字,她心里不舒服,觉得不公平。

我跟这位奶奶说:“等我了解情况后回复她。”

晚上宝咿写完作业,我就把她拉在一边聊了起来,我问她:“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啊?”

孩子想了想说:“妈妈,还真有。”

“哦,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来听听”,我假装不知情。

“我们班里有个男生上课总是说话,而且总喜欢捣蛋,别人在写作业他就在旁边一直打扰人家,那节课老师有事出去了一下,结果他就捣乱,我就把他名字记下来了,交给了老师。”

“老师罚他最后吃饭了,我觉得通过这件事起码让他长教训,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孩子补充道

“对啊,你说的对,犯错是接受一定的惩罚的。”我也肯定孩子的行为没有错。

“额,妈妈,我们不冤枉一个好人,但是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孩子调皮地说道

在我的肯定声中孩子沉沉睡去,不禁让我联想到《三十而已》这部特接地气的电视剧里的全职妈妈顾佳,看到儿子被木子妈妈被关在屋子里,一向优雅温柔的顾佳,当即甩掉高跟鞋、摘掉手表,把木子妈妈推到屋子里关起来,给收拾了一顿。想必看完这集剧情,每个人心底都会呼出“过瘾”、“痛快”这些让人大快人心的想法,

为什么人们心理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不管是谁,小时候都应该受到过被人“误解”或者说是“欺负”的时候,有时是自己的同学,有时是同学的家长,更或者是老师,当时家长的态度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各位看官都还记得么?

先说说电视剧里的顾佳,她是为了保护儿子,霸气全开,完全抛弃自己以往的形象,为了儿子而战,这种冲动的行为、这种鲜明的态度,摆明我可以为了儿子不顾一切的立场。

相形之下,反观这位奶奶“投诉”姐姐这件事,虽然我不会像顾佳一样做个“拼命三娘”的角色,但也绝不会就此选择息事宁人,更不会告诉姐姐为此不要惹那些不听话、调皮捣蛋的被宠坏的孩子,这样做反而会误导孩子,如果认为这种不了了之,在其他人心里就有可能是得寸进尺,更进一步的厚颜无耻。

所以,看到顾佳为儿子“打架”,特感同身受的理解到妈妈为儿子撑腰时的姿态,是那么不容侵犯。因为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上,能够用正确的角度上来为孩子认识是非对错,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孩子才会更勇敢。

为此,这件事的后续是在孩子们上学后,我就回复了那位奶奶。

我是这样说的:奶奶你好!首先事情的经过我已了解,我们自家孩子什么样,作为家长心里是最清楚的,但不能一味护犊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其次,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看待事情和分辨好坏只是会用眼睛去看,不会用心思考,如果非要这样去评判一个小孩子的对错,未免太过片面;最后,最重要的一点,至于你家孩子为什么最后一个吃饭,是不是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作为班级里的干部没有那么大的权利不让哪位孩子最后吃饭,只是老师为了惩罚告诫孩子们要遵守纪律而定下的规矩。规矩是需要大家都来遵守的,而不是最后给某一个人而定的。所谓爱孩子要有方法,适合孩子的爱就是最好的。


最终,这位奶奶听我说完话想必心里早已经有答案了,只不过怕得罪老师而转移事态,看问题没找到核心无疑扩大事态牵连他人进来。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孩子是父母及家里成员的一个影子,你平时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去引导孩子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一切的根源都是父母亲手种下的因;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当他犯错和遇到一些问题时,要及时止损和自省,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所以孩子的良好品德,以及是非观念的灌输,最初来源于抚养者,他们给孩子灌输怎样的思想,孩子就会怎样的教育。就像这位奶奶一样,孩子出了问题,奶奶并没有想孩子本身是不是没做对,而是迁怒于别人。其实想想,这样的抚养者不在少数。

当别人给我告状的时候,不要偏听单方面的,自己的心里要有一杆天平,先找出事情的缘由,然后做出判断。我相信明事理的人一定知道谁对谁错,谁孰是孰非?作为孩子的抚养着,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这才是一个抚养者应该做的事情。在孩子尚处于蒙昧期时,最容易受到周遭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自己最初的是非观、价值观,这些观念一旦成型,外化成他们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就会很难改变。所以,父母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受到不良的是非观、价值观的影响,就应该像撒切尔夫人那样,及时纠正孩子,将他们拉回正途。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是非对错,因为孩子将来要进入社会。我们只有教育好孩子,引导孩子明白是非对错,利害关系,因为做父母的并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未来的人生之路还需要自己走,好的,坏的都需要自己去承受!毕竟学校只是一个小环境,最终孩子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大环境。


作者:晚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