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出自《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减肥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我都减过许多回了”。在戒烟和减肥的问题上,人们之所以常立志而不是立常志,通常的解释是“意志薄弱”或者“不能自制”(akrasia),比如,我知道不应该抽烟,但就是无法抵御烟的诱惑。
【1】
为什么对这段话印象深刻呢。因为在减肥事情上我就是常立志而非立常志。
不单是减肥,还有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不过减肥喊的比较多。
从小就胖的我,减肥过无数次。成功过两次,一次是靠跑步减肥成功,一个是靠饮食瘦下来。除此之外没有成功过一次。
用一句话表达减肥心境的话,大概就是我知道应该要减肥,但就是无法抵御惰性的诱惑。
【2】
这个心境和书里的另一个想法不谋而合。
之所以在戒烟问题上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不是因为他的意志薄弱,而是因为他虽然口口声声说知道吸烟的坏处,但其实还是没往心里去,没有真正严肃认真地对待吸烟的坏处,也就说,并不真的知道吸烟是一件坏事。
深以为然,我也没有真的把肥胖的坏处往心里去,拖一天又一天。
拖延是我立志的拦路虎。经常立志的我,执行力很差。队友总说我,想一出是一出。
学生时代,老师会引导我们立志,除了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外,没再告诉我们对于志该如何实现。学渣如我,不擅于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志。
【3】
昨天莫名被“常立志”和“立常志”两个词触动。始于减肥,引发很多思考。
印象里,立过无数的志。今天开始我要如何;未来我要成为什么;我要通过写作变现等。
脑海里有无数只有终没有始的志向。想到未来要成为的样子,却没有如何开始的想法。
以前没有立常志的概念,乍看到这个词时,有些醒悟。做任何事情,应该抱着长期执行的想法。想一出是一出,无法实现任何志向。
其实心里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不愿去想。志向不再多在于精。
【4】
梳理自己过去不成功的志向,通病如戒烟那般,不是意志薄弱而是没往心里去,没认真对待。
较为典型的是,考试。毕业后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无数场,没有成功过一次。我用没有功名运向他人卖惨和麻痹自己。
事实则是,我没认真对待过任何一场考试。用学生时代的词形容我备考的状态就是假积极。
包括我引以为豪的日更,也带着一点丧的状态。想要实现写作变现,除了墨守陈旧外,没有任何努力。
小橘子想要通过写作变现,便一直深耕。如今在变现路上越走越称心。羡慕之余,认识到,立常志的重要。
心血来潮的立志,走不远,应该是没有走就歇了。如我无数次减肥那样,只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