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琐记
一
政工监督室在公告栏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组织观看心理健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之前,应该是我在上高二的时候,读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当时,我关注得更多的可能是小说的语言和布局,除此,就觉得这是一本“教人造反”的书。
我赶紧找电影看:
主人公安迪被误指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因此被判终身监禁。然而,他并未沉沦自弃,而是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用一把小榔头,花了19年的时间,在条件极为艰苦和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监狱里,凿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
坦诚地说,当我看完电影并又读了一遍小说之后,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确实对这本书存在过误读。因为,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此时,都给了我许多新的触动和“精神向上提升”的东西。实在让人折服,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作品中,竟能完美而集中地展现如此多人性高贵的品质,诸如:信念、坚韧、机智、达观、与人为善、高贵地活着等等。
而最给我以振奋的是燃烧在安迪心中那不灭的希望之火。正如他在给狱友瑞德的信中写道:“记住,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失。”
二
三十岁那年,我改行做了警察。
在此之前,我在西藏某中学做教师;在做教师之前,我在乌鲁木齐某食品公司做库管;在做库管之前,我在北京昌平区某医疗器材厂做检验师;当然,在做检验师之前,我还做过一些工作,呆过一些地方,此时,我却不打算细谈,否则,该文的标题就该叫《流窜记》了。
我说前面这段话,是想表达:我以前所从事的那些工作大都较容易上手,通过自己的踏实和用心也还算干得漂亮;同时,我在以前的工作和经历中也积累了些经验和认识。然而,当我做了警察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的经验和认识并非全都是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硬道理,有的反而成了新工作中的羁绊,而且,我这个“老革命”时常还会遇到新问题。比如,我不爱将时间过多地花在与人交际上,以前,不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甚至还有利于更专心地学习和工作,现在,如果你“关起门来搞建设”,有时简直都没法开展工作。
更悲催的是,我对警察业务极度不熟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从简单的技术层面讲,我笔录不会问、血样不会采集、图纸不会画…我确如苏格拉底所说:“除了知道自己无知以外,我一无所知。”没错,我冷不丁从以前工作的干得还算漂亮的山上,掉进了工作找不着北的沟壑。那种沮丧和挫败感可想而知。
三十岁那年,我人生被清零,一切都得从头越。
三
据说X年,乐至县公安局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面试题:请谈谈你从警以来所遇到过的最窝囊和最自豪的事…(大意,未见原题)。
撇开面试题的套路答法,于我而言,最窝囊的事莫过于刚从警时见别的同事有板有眼地忙得不亦乐乎,而自己却找不到“抓手”,大多只能“袖手旁观”,抑或像个“打酱油”的。记得有一回,与几个同事到龙溪出警,领导让我问一个笔录,我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才问规矩,最终却被宣布作废,由一同事重问。在众目之下,我最是感觉窝囊得紧。
鲁迅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鲁老师尚且如此,于我这样的拙才来说就更得该笨鸟先飞了。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下了班之后,我都躲在办公室里翻过去的老案卷,学习人家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笔录是怎么问的?现场图是怎么画的?案卷是怎么装的?…甚至不惜死记硬背。而每回出警时,也都还得先问清楚是何警情?是盗窃?是斗殴?还是矛盾纠纷?…然后,再针对相应的警情,在出警的路上赶快默记和琢磨即将开展的工作程序。比如笔录:该先问什么?再问什么?最后问什么?此番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在上场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抑或也是为了那高傲的自尊吧。
当然,我今天晒这些,也不是在表白自己在工作中有多勤奋,更不是有意献宝露拙,我仅仅是想表达:正是这些窝囊事才让自己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至于太懈怠。
当过兵的老父亲常说:平时多出汗,战时少流血。
四
至今都没搞懂当初为什么会派我到县局去演讲。我的问题是:一则我是少小离家老大回,说话南腔北调,椒盐味重;二则我当时正处于“沟壑”期,做什么都不在状态,心理也极为敏感脆弱;三则我平生从未上台演讲过(教学另当别论),也自认为没有演讲(又演又讲)气质。让我去演讲,用曹操的话说(袁世凯也说过):简直是将我执于火上烤嘛。
然去就去吧,昆曲《牡丹亭》里唱道:“不入园里,怎知春色如许?”想不到的是,从县局演讲下来,居然又被选去市局演讲。这回倒是弄清了真相:一是因为自己声气大;二是因为自己对稿子熟。其实,我要说的是:声气大是因为自己太紧张,不大不足以平颤音,况且我刚从高原来带着肺活量;至于说我对稿子熟,那是怕在台上卡壳,多背了几遍而已。
总之,我有幸被选派到市局去演讲了。
虽然,我在市局演讲台上表现平平,但于我自身而言,确实又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也对全面改造自己有了信心(因为演讲什么的毕竟不是自己的长项)。
至今,我仍记得那回演讲的主题是:理想、信念、责任、荣誉。
五
这天发高烧,头疼欲裂。
请了假,未及换警服就乘客车进城去看医生。车行至东山时,将座位让给了一刚上车的抱小孩的旅客,虽然,此时我也属于“老弱病残”中的“病”。我头重脚轻,几近晕厥,要不是身着警服,我或许会索性坐在地上。
一切都很富有戏剧性,但这又的的确确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恰逢其时,车上又有一位旅客突发疾病,扑倒在地,抽搐几下后就不省人事。车上旅客怵然惊愕,谁都不敢靠近,生怕惹出事端,而司机和售票员更是叫苦不迭。当他们发现车上有一位警察同志时,倒像是见了救星…我走过去,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后,就守在病人身边等待120的到来。
我很惊讶自己这天所表现出的毅力,同时也顿悟了为什么几年前,天安门广场上一站岗的士兵在得急性肠胃炎且伴有出血的情况下,仍能像青松一样“挺且直”地站到下一班换岗士兵的到来了。我想定是职业的责任和荣誉给了他信念和意志。
六
看书是好事,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在世俗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宣称自己爱好看书,又显得是那么的唐突和不合时宜,甚至会让人起鸡皮疙瘩。然而,坦诚地说,工作之余,我确实爱好看书,甚至意欲做一个“在书里结束生命,同时在书里开始生命”(萨特语)的人。我曾计划每年看三十本书。显然,这个标准定得太低,因为我每年的实际阅读量肯定远远不止于此。每当走进书房,弥望的是“叠叠的书”时,我觉得自己比卡洛斯•斯利姆更富有。
同时,自己又是一个容易知足的人,每完成一天的工作、看完一本书、陪家人聊聊天、跑完一段长跑、跟朋友聚聚、看了一部经典电影…自己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于我而言,幸福和快乐是如此简单。
歌德说:“能够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确实是幸福的。”
我想,你此时肯定也感应到了我的幸福。
七
几年之后,当我调过头来回望自己的警路历程时,不禁思绪万千:虽然自己曾有过迷茫、焦灼、沮丧…但总算一步步走过来了,而且早已步入正轨,同时,自己的心态和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越来越像个健康向上的人,用“意见领袖”李承鹏的话说:“人都精神多了”。这倒像儿时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虽然蝌蚪老弟历经艰难曲折,但在其过程中又在渐渐地变为青蛙。我想,当它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青蛙王子”,并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使命时,它除了骄傲和自豪外,肯定还会心存感恩。
虽然,它仍在路上,就像我也将一直在路上一样。
所以,如果让我来谈从警以来自己最自豪的是什么?那我只会微笑着对你说一句话:我学会了怀揣希望和感恩,积极(珍惜)生活。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