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借着出差的机会,顺便周末来美看看正在读12年级的儿子。昨晚儿子又让我睡在了他的床上,他在床边打的地铺。清晨醒来,看到了儿子睡前写的这段文字。它记录了一个周末,也记录了一个真实的“融入和成长”。
之前7周一直在写大学申请的文书,身心上比较疲惫;正好爸比这几天美国出差,顺便在巴尔的摩过个周末俩人一起休息一下,就约定好去离家不甚远(单程192千米)的仙纳度国家公园野营一晚。
如文章标题,何为成长?要回答这个空虚的问题,需要说清楚怎么成长,以及成长了什么这两个小问题。我两年前离开二中来美国的时候,有不少人说我离开家去外面锻炼锻炼挺好的,有助于我的成长。乍一听,说得还真对,仔细一想,说得什么玩意儿啊!我都不知道怎么锻炼,更别提成长了。那么现在我可以来阶段性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成长就是2015年我不会搭帐篷,到了2017年我就会了,这便是成长。2015年是爸比负责准备的装备,2017年是爸比落地之后装备已经如下图一样装好,可以直接出发了。成长亦是爸比2015年点火很费劲,到了2017年可以随意的操控篝火。技能上的成长是未来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但是把成长定义为会了多一些本事未免显得有些平庸。
成长还是什么?成长是能够解决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除了需要上述的必要的技能、更加关键的是毫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成长便是在别人说ok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的本事而能够说no problem;成长亦是在别人说no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的决心而能够说yes。在大海中前行需要一艘好船,也需要永不磨灭的一定到达大洋彼岸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就成长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者,有一个词儿来给定义:坦然;坦然面对生活对自己的不公平。船还没开出去多远就坦然了的话那可就要不得了;也许几十年之后我会发现自己欲到达的彼岸是一个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届时我在坦然也为时不晚。
如果不想那么复杂,之前的730天暂且算我融入了,暂且算我成长了。那么最后冲刺还有正好50天,开好我的船,咱们下一站见。
原标题《2017.10.07-2017.10.08·Shenandoah National Park小记·融入与成长》
作为父亲的评论:看到自己孩子这样的文字,我觉得任何一个父母都会抬头看看天空,心里一定很多感慨。孩子进入了这样的人生轨道,“火箭”就可以“脱离”了。
突然感觉,我们很多的成年人,似乎都没有思考过文中的这些事情,匆匆忙忙就把一生过去了,而没有考虑过什么是自己的成长,没有考虑过怎么融入这个世界,成为一个自己想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