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写的是怎样让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们这些方法都用完了,孩子还是不愿意去做,那该怎么办呢?
比如现在冬天,我女儿特别不愿意洗澡,怎么说都不听。有几次都是我们一气之下强抱着她去洗澡,这个效果当然不好。后来我反思了一下,改成跟她讨论这个问题,结果收到了奇效。
方法很简单,首先还是要接纳情绪,讲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要听孩子讲他的道理,然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法。
所以我首先很正经地跟她说,“好,我们坐下来讨论下这个问题吧!”她坐沙发,我坐小板凳,这样我们两人眼睛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她不会感到大人居高临下的压迫,因为我们要进行的是平等的讨论。
我首先要接纳她的情绪,我说,“洗澡让你很讨厌,是吧?”她说“是的,好烦!”我解释说“如果不洗澡,身上的脏东西就会弄的身上好痒,你就会不停的抓,就像这样。”我一边说,一边在她身上各处挠痒,她哈哈笑了起来,这样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没有对立情绪了,我们成了关系融洽的一个团队,要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可是笑完之后,她还是不同意洗澡,如果我继续讲道理就会僵持下去,这个时候我转移话题,改成听孩子怎么说, “那你为什么讨厌洗澡呢?” 她说,“那个水进到眼睛里,好疼。”哦,原来是这样,原来不喜欢洗澡的原因这么简单。但是不听孩子怎么说,我还真是猜不出来。我说“对啊!水进了眼睛是很难受,我也怕水进眼睛。那我们来想想办法,在洗澡的时候怎么才能让水不进眼睛吧!”
我拿出笔和本子,“来,我们写下来,看有什么办法。”她立马说,“不洗头不洗脸就行了!”虽然我知道不洗头不洗脸是不行的,但是还是要尊重她,不评判,如果她提出一个我否定一个,孩子肯定不会再愿意提任何建议了。这也是个头脑风暴的好机会,让她发挥开放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我说出我的办法,我说“洗澡的时候闭紧眼睛就可以了。”……就这样我们写出了好几个办法,有的办法听上去荒谬可笑,比如只用毛巾擦头,不用水洗头等。
列出这些办法后,我们逐条讨论可行性,完全不可行的就划去,有些可以改进的就完善。最后我们写出解决方案是各个方法的综合,我把这个方案贴在浴室门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采用在纸上签字的方法),她答应以后都会洗澡。
以上做法的步骤就是:
1, 接纳情绪
2, 沟通各自的想法
3, 说出各自的方法,头脑风暴
4, 从列出的方法里一起寻找答案
5, 形成合同,签字执行
这样不仅解决问题,还能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因为这就是他长大以后同别人合作的模式: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妥协,找到方案并且执行。
当我们跟孩子有分歧冲突的时候,让孩子说出原因,然后一起讨论解决办法,要信任孩子的能力,他往往能想出出乎你意料的办法来。这个方法不仅培养孩子合作能力,还锻炼他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方法可能让你觉得很啰嗦,这里需要转变一下观念: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合作能力就是听话能力,但是合作能力不是做牛做马的能力,难道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在团队里就是一味地听别人指使吗?不是的,合作能力是说孩子将来能够根据团队的目标,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团队的伙伴一起讨论、妥协、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把孩子迁就成一个熊孩子固然不行,将来就没人愿意跟他合作了,但是把他训练成一个乖孩子,别人恐怕不会把他当作一个合作者,而只会把他当作一个听话的劳动力而已。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你们讨论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方案,但是没关系,至少这个过程中你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听了他的建议,他也感受到了大人的尊重,也更能听得进大人讲的道理,大家相互了解之后就更能想出更妥当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