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今天我们来一起阅读《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第二章。
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不称职的父母用忽视孩子或者抛弃孩子的手段来伤害孩子,用“不作为”的方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些伤害导致的成年后的问题与这种有毒的教养之间的关系很难被人发现。
第一个案例是莱斯。莱斯因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在生活中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来找苏珊进行心理辅导。
在莱斯小时候,母亲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父亲忙于工作,莱斯作为家里的长子,迫不得已扮演了家长的角色。照顾弟弟吃早餐,为他们准备好午餐便当,再把他们送上校车以及做家务,这些都是他要做的。最可怕的是,还要照顾母亲的情绪,让母亲开心。小小的莱斯被迫成为了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
这种家庭角色的颠倒,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无力感。
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当时的莱斯只不过是个小孩,在他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年纪,照顾弟弟和做家务这两座大山,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还要让他照顾母亲的情绪。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该如何表达,该如何处理没不知道,他又如何去照顾母亲的情绪。所以这个任务注定会失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莱斯身上的压力太大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处理这些压力了,对于他自己的需求他无暇顾及,也没有精力去顾及。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就算莱斯把他的需求表达出来了,也没有人去回应他的。既然无法得到回应,他便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
否认自己有需求,对他成年后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有关联。
至于工作狂的话,是与当时那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有关。当初照顾母亲情绪,让母亲开心的任务,没有完成,莱斯的内心产生了愧疚,所以在他长大后,他心中还是有着想要让母亲开心的这个信念。他的内心仍然幻想着,只要自己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就一定能证明自己是个能干而有价值的人,证明自己可以把一切完成得很好。
让孩子做个孩子吧!
他们有权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率性而为,并且不必担心因此收到责怪,当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会让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并且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这些绝不能以牺牲童年生活为代价。
不称职的父母还会使孩子养成“共依存”人格。梅勒妮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共依存者。梅勒妮说她的内心非常空虚,觉得自己从未与任何人有过任何关联。她永远都在找一些落魄受困的男人作为伴侣,企图靠自己去拯救他们。
回顾梅勒妮的童年,会发现这种“共依存”人格的形成与她的父亲脱不开关系。虽然梅勒妮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建筑师,但是在生活中他却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法控制并消化自己的情绪。在他情绪爆发的时候,他会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然后扑到床上大哭。每当此时,梅勒妮的母亲都会选择逃避,而梅勒妮却得进去担负起安抚父亲的任务。
父亲的情绪化,母亲的忽视,让梅勒妮学会了用父母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来定义自己。在她的认知范围里,如果能让父母开心,她就是好人,反之,如果她让父母不快,那么她就是坏人。因为她的这种认知,所以,成年后的梅勒妮很难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
上面两个案例说的都是父母的忽视造成的伤害,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由父母抛弃孩子所造成的伤害。
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肯其实非常聪明,能言善辩,但是因为父母的离异导致他选择了放弃自己,活成了一个既无生存目的又无生活方向的年轻人。
父母离婚的时候,父亲承诺他,与他的关系不会改变,刚开始确实是这样的,父亲还会定期来看他,带他去玩,但是随着父亲组建了自己新的家庭后,与肯的关系渐渐疏远,或者说是他主动斩断了与肯的联系。
父亲是这样的,母亲也并未给肯温暖和爱。虽然现实这么残酷,但是肯的心中仍抱有幻想。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失望。
圆满离婚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就当时的婚姻状况而言,离婚是最健康的举措,还是会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对父母而言,认识到自己离开的是伴侣而不是整个家庭,这一点至关重要。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与孩子保持联系,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破裂、生活发生巨变。一纸离婚判决书并不能成为不称职的父母遗弃子女的许可证。
拥有不称职的父母的孩子,除了接受现状,还有其他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改变。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是受到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其次,必须承认自己在不该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只有做出改变,我们才能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好了,今天就阅读到这里了,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