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华近作的文化思考

通过与海华的闲聊,几十年的朋友隐隐的有了些许陌生感,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西式思维为主的目光转而投向了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东方美学艺术思想体系,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通过与海华的闲聊,几十年的朋友隐隐的有了些许陌生感,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以西式思维为主的目光转而投向了具有丰厚文化传统的东方美学艺术思想体系,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海华告诉我,这些年来爱看文史哲方面的书籍,最近在重读中国美术史,数不尽的名画与宗师,从那‘陶罐’一直到齐白石的‘虾’上下几千年,真是精彩绝伦,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人中尤爱藏石、画石、赏雪、咏雪、画雪……海华以这些思考作为对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展开了他的近作构思,画出了对文化的热爱!

他的这个系列中的涂料越滴越多,直至画中物象全被白色颜料覆盖,也是因为观念表达的需求,同时契合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意境,古人喜欢雪景,讲“澡雪精神”,追求雪景具有的荒寒、纯净、萧索意境,同时雪又孕育着新生命。雪上,世界清新而洁白,一片静谧,但在看不见的雪下,勃发的生机在冥冥中酝酿。在那里,松鼠、青蛙、种子……森林里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温暖而安全地生活着,度过漫长的冬季时光。有人说,冰是冷的,雪是热的。冬天大雪给植物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生命在雪下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海华在一篇以前的自述《写实性与当代性》中写到他的作品重视图式语言与精神探索。这批作品尽显俊逸气质。这种文化精神品位之高迈深远,境界之廓然无垠,澡雪精神由小见大,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融会贯通在画中。

中华赏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女娲(wā)补天、精卫填海、北宋末期的“花石纲”、各种石谱……石头里面有故事,有历史,有文章。山石,既是不可少的陈设,也是文人精神的重要载体。

海华是一个美石收藏爱好者,除了在市面上购买,更喜欢自己去野外寻找,田野山间的散步或者出游,遇到喜欢的石头就捡回来,不仅活动了身体愉悦了心情,而且真的会很有收获的,慢慢地海华画室里的石头多了起来。如是他给藏石配底座,或者制作石盆景,种上苔藓、菖蒲,摆放在案头。与石为伍,承物修心,在赏石画石中获得审美愉悦与人生感悟。

中国很多绘画、园林里都有各种山石的形象。特别是太湖石己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他为什么要选择画太湖石呢?画家的回答正是因为大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它其中包含的信息很容易被人所理解。

海华画面的造型除了参照现实自然中的太湖石,更多的是参照传统绘画中的山石气韵创作出来的,比如来自《千里江山图卷》、来自八大画中的怪石等。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会按自己的意图去改造它,在画之前用雕塑泥做一个山石的模型,再泼洒白色,制造出传统文人画雪景山水类似的意境感觉。最后把制造出的模本依靠传统的写实油绘画转换在画布上。

中国画是意象造型可以不需要把这个很具体的东西画出来,但他画的是写实油画,要有那么多的细节与空间,要耐看,不是凭想象就能够做到的,必须制造一个具体的模本,为写实油画找到“实”的依据。(既具有绘画的意义又具有装置艺术的意义)海华最早的作品是当成普通的静物来画,后来由于不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对自然静物进行适当的设计,现在是通过改造成装置摹本,既有传统的文化思考又有当代的某种观念在里面,传统与当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本文由 “纳兰琼梦” 发布,2017年05月0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字塔原理》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主要观点:在构建金字塔结构时可以 采用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方法,初学者建议...
    李飞飞_6888888阅读 2,761评论 0 0
  • 今天是2017年最后一天,明天将是2018年崭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投射我家庭幸福,亲人朋友健康平安,...
    天天好运来1978阅读 838评论 0 0
  •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反对佛教的,洋洋洒洒,很长。大意是一个人学佛学了十年,最后发现佛教一无是处。字里行间,满是...
    多多_7815阅读 3,975评论 0 1
  • 人生中,遇到一些人,很奇怪,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不再联系,不再有讯息,直到有一天,你蓦然发现,再也找不回了,有些伤感...
    开一片春天在心里阅读 4,147评论 0 0
  • 9月5日 这么晚为种子浇水施肥不知是否打扰它了?但是无法阻止喜悦的心情哟!近期我的目标是每月收入成倍的增长,获得健...
    颖默阅读 87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