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策划去年没有弄好【回家过一个好年】的项目,在调查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的原因。
过程中我惊呆了,虽然在影视化的操刀下,看了宣传片让人感动不已,也有回家的冲动。
但探寻真实的人的感受是什么,去看年轻人活跃的知乎,豆瓣等网络社区关于【过年回家】话题的时候,年轻人们用文字展示了对【回家过年】这件事很多都是充满着无奈与抵抗。
作为家庭服务者的八爷,当然是希望家能更好,父母与孩子都能好好的相处。过年也是父母与子女好好相处的时机,我想让这段短暂的相聚,可以充满温暖的。
但即使我有这样的愿景,我也不会忽略现实。所以对于【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回家过年】也进行探究与思考。
我听到的回答,大体都是【没脸回家】【逼婚】【人情】【宠物没人养】【购票难】等等,我相信这些声称的理由都有道理,但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
今天从更宏大视角去看待【过年回家】起源,以及正在经历的变化。
一、过年回家现象的起源,兴盛。
过年回家,对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起源于我们城镇化进程,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大规模【过年回家】现象,兴起于90年代,盛于过去十年。
在过去,大多农村人一辈子都生活在50公里半径之内,守着自己家的土地,主要收入是庄稼,一些牲畜,加上农闲的时候就在自家附近找零工的收入。
但随着家里人口增多,有限的土地根本不能养活家里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让东部沿海有很多就业机会,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开始外出挣钱养家。但是赚的钱不足以支撑一家人过去,而且还有很多客观政策比如户籍比如孩子不能异地读书限制。
另外,随着教育放开,越来越多孩子在外读书,读书之后留在了外地工作。由于客观的原因,父母留在了老家农村里,比如还有其他兄弟妹妹要照顾等。
这两种原因导致了一个家庭中一部分人在城里,一部分在老家农村的客观现实。
那时候交通,通讯条件极差,记得去广州那边坐火车要三天,写一封信回家要一个月。那些时候才是真的是背井离乡,一年时间都见不到家人,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那才是真的感受与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讯、交通的不便利造成了情感上的隔离。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过年成为了一家人两个部分相聚的唯一时光,过年成为了两部分人都期待的节日,因为终于可以见到一年不见的伴侣,孩子,还有父母。
这种现象在10年之前,达到了顶峰。那段时间,一到过年,老家格外闹热,大部分在外人都回家看望家人。
但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开启了浩浩汤汤的城镇化进程,各种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的发展。
二、过年回家的越来越少了
最近两年回家,发现人越来越少了,非常的冷清。
客观来说,经过20多年的人口自然消亡,同时越来越多人有能力在城市定居下来了并将老人孩子接过来,造成了那在老家的那部分人已经越来越少。,
即使那些没有离开留在老家人,由于交通,通讯的急速发展,过去那种见不到,听到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一个电话,一个微信视频聊天,在外的人与留在老家的,可以非常及时了解与见面,将因地理距离带来情感疏离与相思消解了。
以上两个原因将【过年回家】两个主要推动力都大幅下降了,必然回家过年的会越来越少,所以才有八爷自己的感受【回家过年太冷清了】。
上面讲述都是比较宏观趋势,这种趋势不会停下去,我相信随着自然的消亡与城镇化的深入,大规模【回家过年】很快就会成为历史,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或许我的下一代,看着疯狂的历史书上的春运,会觉得不可思议。
三、个人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教育的大量普及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年轻人越来越开始注重个人体验。
在这次调查中,很多人不愿意回家过年原因归结于感到【难受】。逼婚,被比较, 被盘问(亲人与朋友),被人情,都是让人感到难受香菇境界。
每个人都来问你工作,工资;每个人都来关心你的感情;还有那些几百年不见让你去的红包炸弹。我们再不愿意为别人而活,我们开始只愿意为自己而活,与其跟你们虚与委蛇,还不如不见为妙。
所以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过年,接父母到城市过年,成为新的流行形式。
历史进程浩浩汤汤,过年回家很快成为历史的一页文字。
到时候,冰冷的农村,喧嚣的城市,才是真实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