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逢人不必言深,孤独本是常态。倘若深情被辜负,余生孤独又何妨。”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孤独也是一种心境,只有平和而心静的人才能体会到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心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一个人内心本真的归位。庄子曰:“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浪漫和孤独的美。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一江寒雪亦是诗人心境寒凉的写照,透着其人生的无奈。同时这份与世无争的宁静却又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
林语堂的孤独藏在一首超有意境的诗里,全篇无孤独字眼,却表达了孤独的最高境界。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这首诗出自林语堂先生《在未来等你》的序言中,一首打油小诗《孤独》。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他是双语天才,用英文写下《生活的艺术》,雄踞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长达52周,被美国总统盛赞。
他是优秀的作家,凭借一部《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小孩拿着瓜果呆在柳树搭的瓜棚底下,小狗在栽着柳树的巷子中追逐着蝴蝶。人世间繁华热闹有很多的欢声笑语,只有我两鬓空空。
它为我们描绘了田间巷头追逐嬉闹之景。第一句“稚儿擎瓜柳棚下” ,其实就是将“孤”字拆开来解,子在瓜棚中。第二句“细犬逐蝶柳巷中”,是将“独”自拆开来解,蝴蝶就是“独”字中的虫。幼童在柳棚下摘瓜,小犬在柳巷里扑蝶,本是十分热闹之景,但是诗人却暗藏了“孤独”二字在里面,这是何意?且看下句。
“人间繁华多笑语, 唯我空余两鬓风。”人间如此热闹,但诗人耳边却听不进这些欢声笑语,他耳边只有轻风徐徐,这就是最大的孤独。这也完全诠释了前两句,为什么要暗藏“孤独”。
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这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这首打油诗通俗易懂,却不落俗套,着力于内心的孤独。却原来,真正的孤独与外界是否清静没有任何关系,哪怕是朋友就在身边,哪怕是一群人的狂欢,当我们内心空了,那份孤独也一样会从心底钻出来,正如林语堂耳边的轻风声一样,充斥着我们的内心。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首打油诗,全文不见一个孤独字眼,开篇更是热闹非凡,但却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对孤独最好的诠释。
孤独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修养,是“大家皆醉我独醒”,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个世界很美好,远比你想像的更精彩,有鲜花,有海浪,有阳光,也有爱。
世界纵然很精彩,但也很无奈。明明很努力,却看不到回报,明明把坚强写在脸上,内心却那么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愈加害怕孤独。于是参加各种宴会,同学聚会,在觥筹交错间,推杯换盏时,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慢慢失去自我。会不会有那么一刻,明明身边人很多,很喧嚣,你却感觉被这个世界抛弃了?酒醒人散后,剩下的只有空虚落寞。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而人始终要脱下伪装,学会享受孤独,与自己相处。
书本华说:“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人们常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独处让人远离喧嚣的世界,独自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独一无二的美好,这一刻我们的内心是宁静的,美好的,如一股清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沁人心脾。它清凉、甘甜,抚平我们那颗浮躁的心,享受那种从未有过的淡然,超脱。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宁静带来的快乐感和充实感。
接纳孤独,保持清醒和独立,把温暖和心软留给值得的人,用绝对的理智和清醒去压制心中的爱和难过。——《人间清醒》
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谁知,这夜间江水的滚滚东流,却让他忽然有所顿悟,感叹到自我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如流水一去不返,而自己却为追逐虚名微利而烦恼,是何其可笑。独处,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从而在人生境界中有所突破,有所收获。在独处中达到内心的平和,才能处变不惊,遇事不乱,达到孤独的最高境界。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