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江苏泰州春兰路附近的一个工地发生了一件怪事!挖机师傅在挖土时意外挖出了3口破木棺材,当棺盖被打开后,里面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让所有人瞬间都惊呆了……
项目部里正翘着二郎腿喝茶的施工员得知工地挖出了棺木的消息后,扔下保温杯径直向工地跑去。
工地这边已然烂成了一锅粥,所有干活的工人、几个门卫都围着槽底谈论不休,待施工员上前定睛一看,槽底果然露出了3口棺木,表面上看,其中的2口都已经腐烂了大半。
施工员立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处古墓,于是招呼安全员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并第一时间驱车向当地文物部门报告。
文物部门听说工地挖到了古墓,也不敢懈怠,当即便安排了一组考古专家赶赴工地。
专家到达工地后,也顾不上休息,赶紧对那3口破木棺材研究了起来。尽管专家们很小心,但是当他们刚触碰到其中2口棺木时,原本看起来相对完整的黑色木板瞬间被抖得粉碎……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棺木里是否有珍贵陪葬物?它们是否都还完好?这些才是当务之急。
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专家们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疲惫之色,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
然而,当现场被初步清理干净后,呈现在专家们眼前的并没有金银玉器等陪葬品,有的只是一些散落的衣服残片和尸骨残骸,这使得忙活了大半天的专家们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但是他们仍不放弃,因为第3口相对完好的棺木还没有被打开!
正当其中一名相对年轻的专家准备对第3口棺木进行清理时,突然,一旁的其他专家叫住了他,并对其使了个眼色,随后专家组组长找到了项目负责人,并表示:鉴于棺木陈旧,现场条件苛刻,第3口棺木需要带回文管所作进一步研究。
回去后,为了尽快解开谜团,专家们不敢作片刻停滞,当即就对其清理了起来,而这一清理,几个惊人的发现立即呈现在了专家面前!
首先,这具棺木的表面似乎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粘接剂,厚度足有10公分!经化验分析,这种粘接剂其实是一种糯米混合物,专家推测,正是由于这层厚厚的混合物,这才使得这具棺木没有腐烂。
然后就是棺木的内部!可能还是跟糯米混合物有关,因为专家们使出了所有常规方法都未能打开棺木,无奈下,专家们只得用特殊工具将其撬开,而这足足花费了2个小时!
当棺木被打开后的一瞬间,所有在场专家都惊呆了,随后倒吸了一口凉气,表示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棺木里并没有想象中的白骨,而是一具保存完好、栩栩如生的女尸!
经测量,女尸长1.5米,体态丰盈,面容祥和,虽然岁月如泻,但她的整个躯体并无明显凹瘪,轻微用手触碰,竟能感觉到一些弹性……
就在专家们惊叹古代防腐技术高超的同时,突然,不只谁喊了一声“手指上有东西!”
众人顺眼看过去,果然在茶褐色液体中浸泡的手指上确有一枚硕大的绿宝石戒指,由于其浸泡在溶液中,一般很难被发现。
戒指被取走后,紧接着就是清理棺液了,就在专家们一勺一勺往外舀水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零星首饰,但总的数量并不乐观。根据女尸所着衣物及首饰形制,专家初步推断其所处朝代当为明代中期。
联系前面说的棺木表面涂抹的那些糯米混合物,专家解释,这是明代极为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制——“浇浆墓”。
没错,就是将粗砂、石灰、糯米浆等材料拌和在一起,然后在下葬时涂抹在棺木表面,以达到密封防水防腐的功能。
但是同在一处下葬的其它两具棺木为何就腐烂了?难道它们不属于浇浆墓?
专家解释,另两具腐蚀严重的棺木其实也采用了浇浆墓的形制,只不过它们的下葬时间比眼前这具早很多。另外,下葬的季节、天气等因素改变死者的保存状况,也就是说,浇浆墓并不是百分百能保证密封和防腐效果的。
考古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所有出土的尸体,必须将其衣物和肉身分开存放,因此,专家们决定褪去女尸身上所着的衣物。
在褪去衣物的过程中,当专家无意间接触到女尸的脚踝处时,竟真的发现她的皮肤有弹性!
最终,专家们花了整整3个小时终于将女尸身上的衣物除尽……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前面提到的那枚绿宝石戒指外,专家还在女尸衣袖内部发现了一串用麻绳串起来的铜钱,具体寓意尚待考证。
泰州这具明代不腐女尸的发现,为研究明代时期当地的墓葬形制以及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史料,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