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有多久?小宝宝的时候,时时在一起,他上小学了,天天在一起,他上中学了,周末见不到他了,他上大学了,一年见两次,他工作了,一年见一次,他结婚了,两年见一次……转眼间,那个咿呀学语的小毛球就长大了。当我们满头白发,坐在摇椅上晒太阳,回忆起和孩子相处的时光,是充满了欢笑?还是哄睡觉、叫起床、陪作业等等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可是不战争又能怎么办呢?熊孩子就是那么皮呀!
【2】
不用战争,用游戏!这里说的游戏,不是有正式规则的那种游戏,而是随时随地,特别是孩子处于无法正常沟通时,和孩子开心地玩耍、打闹、出洋相,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孩子和大人在一个频道上。用这种开心的游戏活动,巧妙化解日常亲子冲突,并且实现养育的三大价值:第一个价值是培育亲密,拉近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帮孩子走出孤独感;第二个价值是培育自信,通过在游戏中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帮孩子走出无力感;第三个价值是培养情绪康复能,孩子也会有负面情绪,帮孩子走出恐惧感。
真的很有价值,那怎么做呢?
【3】
有六个应用游戏力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和孩子玩打闹或运动的游戏。那些一天到晚惹是生非的孩子,需要有人专门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把它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而那些不够活跃的孩子之所以需要和成人玩对抗游戏,是因为这样能锻炼身体,增强自信,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4】
第二个场景是和孩子玩假想或置换角色的游戏。在现实中,大人往往站在上帝视角对待孩子,对他们呼来喝去,指手画脚,孩子们被逼着去睡觉、逼着去学习、逼着去打针,这是多么严重的无力感,而置换角色的游戏,可以暂停现实,让孩子拥有主导权,在这些游戏力,他们变成了大人,变成了英雄,充满了力量和掌控感。
【5】
第三个场景是和男孩女孩玩混合性别游戏。男孩和女孩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区别对待,因此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女孩得到安慰,但不被鼓励去冒险或探索,她们需要游戏力来培养力量和信心。男孩被允许去探索,甚至被鼓励要勇于冒险,但在害怕寂寞或难过时,却没人理睬他。因此男孩需要的游戏力要特别注重联结和情绪表达。
【6】
第四个场景是玩假装游戏帮孩子应对情绪。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我们能做到高兴时我们大笑,难过时大声哭出来,害怕或生气时浑身发抖,因为愤怒而大发雷霆吗?很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达情绪的自由。“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好笑的!”“你是女孩,能不能矜持一点?”“你是男孩,哭鼻子真丢人!”这些话让孩子要么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要么通过其他形式发泄出来,比如打别的孩子。
【7】
第五个场景是玩规则游戏,让孩子乐于遵守规则。当孩子违反规则,做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时,当然不能放任自流,但也绝对不要惩罚和威胁,因为惩罚总会失效。不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行为上的操控,不仅不会换来孩子良好的表现,反而会让孩子彻底失去自尊。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从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规则的简历和孩子的行为,我们就会发现,亲密联结,快乐游戏和情感上的理解,远比惩罚、教训以及放纵要有效得多。
【8】
第六个场景是多个孩子参与的游戏。很少有什么事能像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那样让父母头疼了,孩子之间有冲突很正常,他们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我们不应该过度插手,但当有孩子被完全排挤或者受到严重攻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孩子心中都有“手足相争”情节,核心是孩子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着吗?我被需要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外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当这些问题得不到肯定的回答,他们才会去转而攻击别的孩子。我们可以借助游戏力的方式,帮助孩子释放这些情绪,从而在他们彼此之间搭建亲密相爱的关系。
【9】
要想施展游戏力这种魔法,就要求我们要主动放下身段,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主导游戏,只在必要的时候推孩子一把,为孩子领航;把孩子的不当行为视为机会,转变为游戏,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及时自我充电,让自己成为一个能量满满的游戏伙伴。游戏,是孩子的语言。用她的语言,才能最有效地让孩子知道:我们听懂了她的心声,我们赞赏她的努力,我们相信她能够合作。
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游戏中的笑声,必将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