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里面老出现这样的台词: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那是再也收不回来的。
长大后自己谈了个重庆的男朋友,那时候为了爱情是奋不顾身不惜一切,爸爸的担忧妈妈的唠叨我都没听,我就觉得这辈子除了他宁愿单身我也不会和别人结婚的 。 也正是因为相互热烈的感情加上自己父母的情况需要自己照顾,他选择和我留在了澧县,离开了他生活二十年的家乡,离开疼爱他的爷爷奶奶,朴实的父母,和一堆从小玩到大的家族兄弟姐妹。。。
他不苟言笑,但笑起来像个没心没肺的孩子,我那会儿最喜欢他的笑容,可是在他离开家乡来到这座新城市之后,他渐渐变得沉默和心不在焉。
他短时间没办法适应,而我习惯了固有的相处模式,不自觉地忽略了他的内心感受,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觉得对方怎么不是以前的那个人了?
曾经坐车时我们一块儿看了一个短视频,女主角是外地的,嫁到远隔千里之外的现在老公家,老公非但不心疼她还把她气得回了娘家,最后被邻居点醒后挽回和好的故事 。
看完他碰了一下我的手肘说:我也是这么远过来留在这边的,你要对我好点。
这里不是讲我自己和老公的关系怎样,而是自己开始坐下来思考,“远嫁”在我的新娘宝宝们这里,在付出这么大勇气的时候,在一场难忘精致的婚礼之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然不一样,本土普通话不一样,妈妈洗过的床单味道不一样,从小叫到大的隔壁叔叔阿姨不一样,最受欢迎的那碗家乡小吃也不一样。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半夜两点我老公还会起床自己揉面熬汤煮面吃(用老家的做法),因为他想念奶奶煮给他和哥哥弟弟吃的那碗大家蹦蹦跳跳抢来夹去的面条。
为什么家族群里他几乎不说话,但每个人发的语音他都会放到耳边听了又听,也许距离家乡近千里但是他能听听家乡话,也会觉得很好。
去年十月份遇到了一对新人,婚礼是新郎的母亲来定的,那真是一位开明善良的妈妈,她说家里也不是富贵人家所以不需要多豪华。 但随即又说:我给你我儿媳妇儿的微信你们聊,她想要的东西你都给她设计上,我是只管掏钱的。
后来和新人见面时新郎是先一步到店里来的,我起身招呼问起他老婆和妈妈时,她说老婆在陪妈妈逛街,他先来看看。
坐下后开始确定婚礼细节,在看到婚礼花艺的时候说老婆喜欢桔梗,让我换桔梗做手捧, 谈到仪式流程时说老婆是张家界的,那边习俗她父母不会来现场,但又不想让老婆觉得从此自己远离父母是一个人。让我提一点好的建议。
我说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婚后多疼她,仪式上处处照顾着她。
没想到在婚礼仪式上新郎竟弓腰给老婆扯婚纱8次(虽然我们是有督导的)新娘哭的时候主动给她擦眼泪3次,并且让自己的岳父岳母录了一段视频(不过在现场把新娘哭的稀里哗啦的)
婚礼之后更是心疼老婆,印证了结婚接亲那会儿念出来的“三从四德”好老公标准
新郎是一个公司高管,却在除开工作随时挂着那句:我得问问我家小西。
老婆生完孩子坐月子身体虚弱,多巴胺的分泌又导致情绪容易激动,这个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也是有脾气的人。
母亲节婆婆和老婆都会过,他用老婆的名义给妈妈买了一件首饰,而自己在家里认真的带孩子,让妹妹拿着自己转过去的钱陪老婆出去各种嗨,还说是妹妹请客。
出差的时候主动发信息告知自己的情况和位置,坚持发每天的开支单给老婆。
偶尔也会争吵,永远都会说老婆你是对的,但是老婆你不理我我委屈。(撒娇卖萌一把手)
这么溜的老公,所以小西的微信朋友圈永远都是老公宠爱她的证据,和“欺负”老公时他一万点配合时那副傻样。
而小西在家带孩子时也没有停止提升自己,保持着和老公思想与话题的同步,随时见面他们都是有商有量有聊资,掐算老公的上下班时间安排好早晚餐,把婆媳关系处理的超级到位,婆婆逢人就夸儿媳妇能干又孝顺。上次小西带着六个月大的孩子拉着朋友来看婚庆,毫不夸张,她生完孩子竟然比以前更好看。
婚姻是势均力敌的成长和相互的付出与疼爱。
幸不幸福看眼角,那是装不出也藏不住的光芒!
不过这一定需要一方放水,而那位小西他们放水多一些的自然就是那位新郎。
婚姻生活就是这些柴米油盐,哭闹的孩子以及奶粉尿布。
所以我们结婚了,我们疼爱和包容着对方,也享受着对方理解和崇拜着自己,彼此保持相爱的初心,该撒娇继续撒娇,该用心继续用心。幸福的婚姻关系是不无所谓,不无所不为用心经营出来的。
在大家都有所付出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没有人拿“远嫁”来作为后悔难过的理由,而作为远嫁的自己,也不能把这个当成世纪牺牲,一味求索对方而忘却自己角色的职责。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是你。
谨以此篇献给自己,还有我正在备婚和刚刚完婚的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