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主体性叙事,”你的整个生命都燃了

如果你容易紧张和焦虑,简单来讲,就是因为你把自已客体化了,你觉得自己在接受评判,在被审视,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拿回你的主体性

主体性的意思就是,你是故事的主人,是你来定义这个叙事,主动评价他人和每一段历程,而不是向内自我审视,让自己成为评判的对象。

记住你是故事的编织者,而不是一个被观察的物件,你才是判官,你在凝视别人,全世界都在等待你的审判,你可以微笑直视任何人

比如你去面试一份工作,如果你把自己放在被挑选的位置上,肯定会紧张不自信,但实际上,这个面试官、这家公司也在等着你的审判,这个人配不配当你的领导,这家公司配不配你给它打工。换个视角,你就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小可怜,而是人生游戏的主角

以下是两种叙事风格

客体性:应聘失败了

主题性:这个公司得不到我这么优秀的人才

客体性:我不适合短发

主体性:短发不适合我

客体性:我太胖了,穿不下漂亮的衣服

主体性:衣服正好不是我的风格或尺码

客体性:我是单身

主体性:一些人尝试和我建立关系,但他们失败了

客体性:我说不好外语

主体性:我真棒,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

夺回你的主体性,摈弃受害者、弱者思维,抛开那种被动接受、无力回击的状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把审判自己的资格让给别人,认同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记录下来,通过自我反思,构建自我体系

将“被审视,被观察,被评判”,转换到“我觉得/我要”“我在向他人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被动转为主动,拿回自己的主体性,常常问自己,我从中学到什么,保持学习的心态去体验和感悟

尝试去做一些不需要感到内疚的事情,比如没有去参加婚礼,退群,拉黑讨厌的人,拒绝情绪垃圾桶,准点下班,拒接电话,申请加薪,表达不满,对不合适的人说不,被讨厌等等

“勿在他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他人”,要让自己真正属于自己,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要和别人站在一起反对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