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时间,在当下是极其奢侈的很难达到目标的现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时间获得内在的快乐。芸芸众生,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生存全力以赴了。
我们能够在不愁吃喝的时候,拥有属于个人的时间,当是感恩!
作者彼得拥有且研究了特权,阐释了特权具备拓宽视野或者缩小选择的视野的自相矛盾之处。他特别指出,教育应当让我们在所有未知的事物面前保持谦卑。
而今天的教育却恰好相反,非但没有让大家在未知的事物面前保持谦卑,即便是教了一辈子书的人,身上多缺少一点书卷气!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为了生存,挣扎求活。内在快乐哪里寻找?哪里还有快乐存在的空间?
作者彼得发现金钱是唯一一种真正可以被取代的事物,它是流动的,反观人类的个体时间,无法替换的一段经历,无法完美复制的一场落日或一次会心的大笑,我们谁都无法追回哪怕一丝丝已经从身边溜走的光阴,那些被辜负的时光便也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周一一大早一噩耗传来,一大学老同学走了!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变得麻木不仁,面对一个生命的消失,来不及思考,没有时间悲伤,昨天突然意识到,这个同学的离世实际上带走了属于我们大家的时间,他带走我们青春的一部分!
如果有可能我们能够在高处相会,那么我们都会即可回到青春年代:无知无畏热血沸腾,敢于面对挑战,敢于在暗夜前行,那种没有恐惧的自我表达,那一段时间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
彼得在《要找寻,也要创造》一章的最后提出,创造自己的幸福是一趟超越自身的旅程,我们需要发现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平衡内心,同时保持与外部世界相关联,思考世界从我们这里需要得到些什么?在我们自身所珍视的东西与这个世界对我们的价值认可之间,哪里才是最重要的交汇点?
我想了想,还算幸运。我认定自己干不了需手工操作的工作,不适合人际关系密集场所找到自我,更不具备领导他人的能力。
我选择当教师且做班主任,热情洋溢真诚相待不惧辛劳几十年,感谢早年的阅读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阅读与阅历实际上奖励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