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堵钰一同去拜访朋友,确切的说是堵钰的朋友,刚出门她就后悔了,正是初秋,天空湛蓝,后山的菊花应该正是好时候,她应该去写生,而不是去看一个她不认识的所谓朋友。
港口人来人往,夹杂着大大小小的货车,此起彼伏的鸣笛声。不远处一艘货轮刚刚靠岸,堵钰急急的拉着她上船,好像生怕她跑了。
“钰,我不想去了。”她突然停下。
“为什么?”堵钰睁大了眼睛,“你天天在画室,人都闷坏了,出来散散心,我给介绍个朋友不好吗?”
“我不去”,她执拗着,即使堵钰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也没有告诉堵钰,她有轻微的社交恐惧症,最怕见陌生人。
堵钰了解她的固执,摇了摇头,“好吧,我去见一个朋友,你自己随便走走,待会见。”
她如释重负,捡了船上一个僻静的地方等着堵钰。
秋日的下午,夕阳在水天相接处正渐渐落下去,远处几只海鸥追逐着浪花,倒颇有些“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意境。
她习惯性的从包里掏出纸笔,她最喜欢夕阳,尤其是海上的夕阳,她正勾勒期间,好像有人挡住了她的光线,抬头看时,一个人正背对着阳光,光线做了他的背景,他好像从夕阳中走出来,那一瞬间,她突然想起了海神波塞冬,她喜欢希腊故事,特别喜欢波塞冬。他看她呆呆注视着他,微微一笑,她一阵眼晕,温柔的双眸,笑容恰如皎洁的月光。
她的手惯性的迅速的勾勒,天,她画了什么?夕阳下,是他恰如波塞冬的侧影。
甲板上只有他们两个人,他见她注视着他,礼貌走上前,他俯下身去,看到了她的画稿,嘴角微微一扬,“是我吗?好像比我帅多了”。
她不敢抬头。
“可以送给我吗?”他轻轻地说,“我是不是太唐突了?”
她卷起画稿递给他,头也不回的匆匆走了,下旋梯时扭了脚。
即使她扭伤了脚,也仍然坚持去画室,她还有好几幅画作没有完成。今天,她的画笔总是搞错颜色,怎么都是夕阳的颜色,那个笑容,阳光一般的笑容,那双温柔的双眸。
门口的风铃响,有顾客来,她的助手小艾,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总是迟到。
她拖着跛脚去招呼顾客,一抬头,“波塞冬”!她几乎是惊呼起来, 立即微微低了头。
他微笑着,“一江明月画廊,你这个位置不好找啊!”他手里拿着昨天的画稿,那上面有她画室的名字。不知道他费了怎样的周折,才找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他浏览着墙上挂的画作,“这都是你画的?”
她点点头,只觉得眼晕,那温柔的笑容要将人融化。
他眼里是欣赏。
他挑了几幅画作,她几乎是半卖半送。
连着几天,他每天清晨画廊一开门,他就来报到,每次都买几幅画作。
小艾惊呼,“明月姐,你再这么便宜,咱们就要关门了”。
她知道她在勉力撑着这间画廊。她的画风忧郁,欣赏的人很少,再者说了,现在谁还能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一幅画呢。
又是新的一天,他照例来报到,挑了几幅画,结账之后,他并没有象往常那样离开。
“我明天要出海了,这次时间可能比较长,我在海上没法联系。”她听他前几次自我介绍过,他是某海运公司轮机长,经常出海,一年得有十个月的时间在海上渡过。
她微微颔首。心里波涛汹涌,多希望每天能够看到他阳光般的笑容,可是她有什么资格,她有社交恐惧症,她不漂亮,她只会画画,而且还很难卖出去,而且,大夫还说她……。她低了头,一滴清泪落在了画稿上,再抬头时,她已经微笑了,正碰上他也恰巧抬起头。
“那么就预祝你一帆风顺,欢迎你回来时再来我的画廊。”
“我,我留下我的电话,等你有了新作再通知我,好吗?”他俊朗的脸上有一抹温柔。
这日子怎么这么漫长?
每一分钟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每一天都那么难捱。
她画画时,画稿里是那温柔的双眸;她洗漱时,水里是那温柔的双眸;她看书时,书里是那温柔的双眸。
她睡前想着一个人,睡梦中是这个人,睡醒了还是这个人;窗外雨声滴答,她一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她是谁,忘记了身在何方,却还记得一个人,他在哪儿呢?
寂寞的时候,他在心田;人声鼎沸的时候,他在脑海。
有个声音和他好像,是他吗?怎么会?这句话好像他说过,是他吗?不可能。
所有的喧闹突然间都安静了,所有的人都隐退了,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张笑脸,只有一双明眸,只有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她无数次拨打过那个熟悉的号码,总是冷冰冰的声音,
“你所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渐行渐远渐无书。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些字里行间该有多少无奈和等待的焦灼。
终于,“波塞冬”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印度,不过只在印度呆两天,两天时间里,他给她打过两次电话,一次她的手机打没电了,一次她的手机烫的无法再接电话,说了多久,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他温柔的低语,说起航行中的种种,既有趣事也有寂寞,既有辛苦也有欢乐,他说得多,她说的少,她愿意就这样静静地听他说下去,无论他说什么,听那温柔的声音恰如一幅波光四射的千年古卷,徐徐在她眼前展开,她沉浸在这美丽之中而全然忘了自己。
“下一站是埃及,在大洋上没法打电话的,”他遗憾地说道,“下一次,我要换家公司,大洋上能打卫星电话的公司,”他笑道,“最近有没有新作?”
“唔”,她不置可否,她能告诉他,她因思念他,什么都做不了,更别提画画了。
“等我回去,欣赏你的新作品。”
这算是约会吗?她只觉的脸颊火烧一般发烫,“嗯,好!”
从印度到埃及,离她这么遥远的国家现在好像和她有了感情,她翻出世界地图,找到这两个国家,在这个两个国家中间划上连线,想象他在海上的样子。
病床上,她百无聊赖的翻看着手机,其实那个号码早已烂熟在胸,短信编辑了一段又一段,但是在“发送”时,她犹豫了,告诉他什么,自己病着,让他担心?还是嘱咐他小心,让他知道她的担心?好像都不好。
堵钰捧着一束鲜花走进来,“明月,最近怎么了?上一阵不是挺好的吗?”她把花插在花瓶里,靠近了明月,“瞧你,最近瘦的这么厉害!”
她微笑着,“谢谢你来看我。”
“你把画廊关了”,堵钰轻抚她的手背,“为什么?”
“小艾结婚去了,我又病了,再者画廊生意也不好,我是勉强撑着,这次我的病……”,她的眸子里有一丝闪光。
“别胡说,我刚才问过大夫了,大夫说过两天你就可以出院了。”堵钰并不善于撒谎,所以说的磕磕绊绊。
她不再说什么,只是不想让朋友替她担心。
其实,关于她自己这个病情,她查过很多医学书籍,像她这种复杂的心室间隔缺损的病人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她不再苛求上天的格外眷顾了。
夜,茫茫的大海上一片寂静,夜已深,他毫无睡意,起来独自绕着甲板行走,内心如火在炙烤着,他出来已经六个月了,这期间他在印度、埃及打过两次电话,她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没有惊喜,没有激动。他能要求她什么,他有什么权利要求她,他想起第一次见她,闪亮的却又惊慌的眸子,素净的脸上总是微笑着,她的画作里隐藏不住的忧郁,这样的女孩子应该有一个时刻陪伴在她身边的人,照顾她,爱护她,而不是一个常年漂泊在海上,把青春掷在茫茫大洋上的人,他痛苦的在甲板上徘徊,转了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觉天色微明。
下一站停靠在希腊,他拨打那个熟悉的号码,是冷冰冰的声音,“你所拨打的号码已停机……”,他一愣,再打,还是已停机。他低了头,抵住大理石的墙壁,好冷,好冷,也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或许胜于其他的结果。
两年后,他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仍旧出海,仍旧一年有十个月的时间在海上漂泊,只是偶尔那张素净的脸会在深夜时来到他的心里,也许她现在很幸福,不,是一定很幸福。
等他再回到国内时,一天一个自称是堵钰的女孩子给他打电话,说找到他真费劲,不知道费了多少周折,及至两人见了面,堵钰送给他一幅画,他展开来,是他的一副肖像,夕阳下,他站在船头,夕阳做了他的背景,他好像从阳光中走出来,简直就是波塞冬。他愣住了,这幅画和他珍藏的那一副画很像,只是这一副画作者更用心,画的更细腻,更富感情。
画的右下角有一行楷书,很工整,很小,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他仔细看时,“惟愿君心似我心,始知相忆深!”,他的泪汹涌而下,全然不顾他人。
堵钰递给他一张字条,上面是一个地址——她永远的家,她因病已经于三年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