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电影,距今25年了,东北农村的一个家庭,大嫂、二弟、小儿子、大姐夫,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个电影如果再补一个混社会的角色就更完美了。
曾经在东北生活过一段时间,喜欢那里冬季的漫天飞雪,秋天的白桦林与红叶,粗豪的饮食,火坑和包谷烧酒,那个时候交往的几乎都是东北人,形形色色的,唯一遇到的一些浙江金华来的是来要帐的,还有些从山东来的,是来走亲戚的。
性格大部分外向,男人、女人很快能熟悉起来,俏皮话也多,称呼亲热,如果喝酒呢,三杯以后,哥啊,姐啊,兄弟的就叫开了,说话也就不分彼此。眼花耳热后,说的最多的就是有什么事找我。
大部分人都是叫外号,比如四哥、钢子之类的,颇有江湖之气,而且男的,女的都有拜把兄弟或姐妹,比如七姐妹等,称呼上如果说我家老三,那不是他的亲弟弟,而是拜把兄弟。并且一般一个地头都会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街头人物,有点象香港电影里的湾仔、铜锣之类的,当然没那个大,范围局限于小区、厂区,比如什么二道沟老铁、标准件老三等等,听起来都是很牛叉的人物,却从来没见过,喝了酒以后就问你有啥事没,有事提我,好使。并且一直追问你有啥事,二道沟那,老铁,那是我哥!
有时会遇到一个年龄大的,混过的,结了婚,就稳重了一些,家中会有一位嫂子,与《过年》丁嘉丽饰演的大嫂很象,一张长脸,满脸热情,泼辣,算计,去家里吃饭,如果是第一次,肯定非常热情,弄点红肠、松仁小肚,然后炒个鸡蛋,拌个拉皮,招呼你们先喝着,过一阵又端个小鸡炖蘑菇来,男人们都大男子主义的,女人不上桌。
不过呢,如果你经常去,天天和大哥往彪了喝,嫂子的脸就开始变得更长,让你一下子就能领会到她的不爽,这是个好性格。
梁天演的小儿子是非常典型的,好逸恶劳,混吃混喝,街上的混子他似乎都很熟,但是由于不能打架,便也不受重视,经常回来惦记着父母的那点钱。
如果是他遇到大嫂这样的长脸,最多是一阵的嘻皮笑脸,继续喝继续吃,经常看到东北人在一起吵吵骂骂,好象是常事,几乎没有不吵不骂、不相互嫌弃的,但还天天凑和在一起。
胡亚捷演的二哥,聪明但自私,读了大学,对于前程规划得非常明确,找了个家境不错的女朋友。但为人小气,远离家乡,对家乡的人和事都看不惯。
葛优演的大姐夫,我认识的人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小干部,瘦小枯干,40左右,酒桌上绝对是八面玲珑,会说俏皮话,领导喜欢,酒量也有,包养个情人,算计老婆、算计岳父母。
这里似乎对于男女关系的尺度和其它地方不太一样,都以有个老铁为荣,出去南方闯荡的,一般来说男的走向边缘人生,女的也走向边缘人生,回家以后,以前认识的邻居,亲戚背后会嚼舌头,却还在明知他们是干什么的情况下,委托把女儿或侄女什么的带出去见识见识,于是,过年之后,一群群的就象北雁南飞一样。
当然也有象六小龄童饰演的大哥,老实的很。但无论怎么样,此地男女都能喝两口,女孩子喝酒非常普遍,冬天时拿着白酒盅,确实有着与别处不一样的风情。
赵丽蓉、李保田演的这对父母宽厚勤劳,也不知他们年轻时怎么样。
也许过了几年,那里也会搞旅游开发,家里有小院还是非常吸引人的,树柈子搭的围院,墙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包谷、院子中的雪堆里埋着大马哈鱼、猪腿、羊、鸡、有时还会有野兔子,狍子肉。院里靠墙的大缸里有冻得梆梆硬的粘豆包,屋子灶间旁边有两口大缸,分别装着渍酸菜和大酱。窗户上贴着红红的剪纸,门外的雪积得半米多厚,从一入冬开始,连续几个月都是这样,空气清洌干燥。
这里的冬天,大雪将一切都冻住了,空气冻得也似乎稠了,只要你别遇见没变老的老铁、刚子、小军之类的,来东北玩玩,大酱炒笨鸡蛋、小鸡炖蘑菇,杀猪菜、大锅馒头,德莫利炖鱼,烙大饼,小葱粘大酱,再揪两个水萝卜,坑烧得极是热乎,不能喝的也能喝个半斤包谷烧酒,贴着剪纸的窗户外面便是茫茫雪原,小孩子在院里堆雪人,放鞭炮,这个年就过得就非常有年味,时间也慢了下来,漫长的冬季里,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白山黑水之间,绵延的皑皑白雪,多少年了,这片土地上的风情,我一直喜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