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①,其终也已②。”
【题解】
孔子的这句话是在勉励人们及时改过迁善,否则,到了本该人生成熟并不惑的四十岁时还为人所厌恶,便为时已晚了。
【注释】
①见:被。
②已:止,尽。
【译文】
孔子说:“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恶,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
//我的感想//
人的长大不等同于人的成熟。
只有年纪的增长,其心智不成熟,其价值感受外物外人影响,这也正是昨天孔夫子感慨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简单的说就是你对他好说他好了,他内心价值感爆棚,自我感觉良好,便有点忘乎所以,没大没小,把他人不放在眼里,“不孙”了。
反过来,你稍稍远离了他,他内心价值感暴跌,只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你怨恨不已,还破罐子破摔,以“我就这样”了而不在进步。
通过读书学习,我们内心价值感平稳,知道并感受到内自具足,不论外人外物对自己评价表现怎样,我们都有自己一套做人做事的准则,“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朝着“君子”朝着“中庸”努力前进,年四十而被人厌,咋也不至于的了。
反过来,尤其现在的时代看,四十可不是(终)的分水岭,四十岁开始知道学习,知道进步,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朝着幸福前进的动力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哪怕你已经六十岁七十岁,距离现今的百岁人生还有三四十年,只要开始学起,提升自己的认知,自己改变,影响身边的人,“不被人厌”而又轻松愉快的生活,那便不是梦。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