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墨
第二编 光影中的创意写作课
第一课 无处不在的海报——《月亮之上》教学叙事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图:
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 板块清晰,要求明确。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板块组成:
板块一 阅读电影海报,发现海报特点。
在这个板块中,老师出示了一张电影海报,请同学们认真看,说一说,捕捉到了哪些最关键的信息。老师要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到哪一句的时候,你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好奇之心。
经历这一环节,大家明白写电影海报,要梳理清楚情节,合理设置悬念,引发观众兴趣。
^_^好书推荐也可以这样做,设置悬念,不完全剧透,唤起读者阅读欲望。
板块二 欣赏微电影,尝试写海报。
在这个板块中,老师的要求也非常明确:第一个要求是梳理情节或者画面。在梳理情节的时候,想一想,哪些情节是不能丢掉的,哪些情节简单,可用一两句话对画面进行描述,一些有新鲜感的画面多写几句,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必不可少。第二个要求是,设置悬念,让观众产生观看期待。第三个要求,文字尽可能简洁,不要超过180字。因为电影海报如果太长的话,大家就不容易捕捉到主要情节。
板块三 聚焦细节,一句话影评。
这个板块要求写一句迷你影评,老师以开头的电影海报中“活着,就要寻找光明”为例,告诉学生可以关注主题,也可以聚焦情节、人物、风格,或者耐人寻味的细节。一句话,要和这部电影的内容相吻合,简练,引人思考,让人看到这句微广告、微评论,就想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教师明确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写作有效达成。
2 洞幽察微,扼要点评。
在学生的分享环节,张老师专心倾听学生朗读,精当扼要地点评。
在这一课中,他告诉学生,“在一个寂静的晚上”,写成“寂静的晚上”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在一个”,都可以去掉。“记得有一天”,写成“有一天”就可以了。“下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可以直接写“星期天的晚上”。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半句出现了“海面上”,后半句的“海面上”就可以去掉,这样可以使语言更干净。
细微处见功力,写作知识在师生对话中无声渗透。
3 亲自示范,切实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教师的作品,就是最好的示范。在张老师的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驾轻就熟的创作。
我们来看他写的海报:
深蓝的夜空下,宁静深邃的大海中央,摇来一艘名叫《月神》的小船,船上坐着祖孙三代。不知不觉间,散发着乳白色皎洁光芒的满月从海水中升起,悬浮夜空。爸爸支好梯子,男孩背着铁锚爬了上去。原来,那发出光芒的竟然是遍布月亮表面的星星。突然,一团旋转着的蓝光飞速砸向月球。啊,一颗巨大的星星!巨星立在月球表面,散发出蓝幽幽的梦幻般的光芒。男孩爬上星星,用锤子一敲,顿时……
这份海报,给学生修改自己的海报提供了范例。
在点评完学生精炼的微影评,他出示了自己写的很文艺的微影评:
月亮之上……
都说月亮的光芒,
来自金色的太阳!
不,不,我告诉你啊——
是淘气的星星,
在天空玩累了,
躺上月亮床。
谁说月缺月圆,
是自然现象?
嘿,嘿,我告诉你啊——
是星星到月神家做客,
把光辉暖暖地绽放,
又悄悄的收藏。
哦,
谜一般的月亮,
梦一般的飞翔!
作品让学生明白,影评也可以这样写。
张老师的课堂行云流水,让写作和生活真正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