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推荐一些自己读过的书呢,因为会有一些犹豫的想法:我的读书层次太浅啦,推荐的书也许大家或许都看过啦,大家口味不同啦,自己认为的好书别人不一定认同啦,或者一些其他无中生有的想法。
但看到一本觉得趣味十足或是让自己由衷感慨是本好书的时候,这份惊喜的感受又很想分享出去。这种平时“我饮酒点孤灯er”的平静的阅读状态在惊喜下瞬间瓦解,却转变成了压抑的感觉。
索性,便推荐一下吧。毕竟憋着,对身体也不好。
这本书新出还不到一个月,是很偶然情况下看到的,现在也才刚看了几章。
一直对罗胖和樊登这两个读书人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他们的读书分享或是阅读事业也没什么感觉。尤其是罗胖,每年的跨年演讲,一直只是有所耳闻,不过看评价是褒贬不一,便更没有去正儿八经地花时间听。具体缘由也说不上来,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更喜欢听喜马拉雅那种读全本的书或者是广播剧吧。所以对其或多或少写的内容也关注甚少了。
因此,偶然看到罗胖出了本新书,名字也是普普通通的《阅读的方法》,我没什么特别想打开的欲望和想法。
之前翻略过类似内容的书籍,比如:一本介绍阅读方法的经典书目——《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一本着重从读书笔记这个角度入手介绍阅读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还有一本从输出角度介绍阅读的书——《费曼学习法》;还有一本培养阅读心态的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我对这类书的感受和真正读书的感受有一种疏离感,甚至是一种割裂感。这种割裂感体现在,看这些工具书不像是在看一本书:就像小时候的习题集,只是有个书的外形,不能称其为书。
因此我看到这类书籍,也大概能猜测书中大致会写些什么:它应该有着非常清晰的主线思路,比如先从阅读对人的好处谈起,或是不读又如何如何;然后阅读大概分几个层次,也就是阅读也和打怪升级一样,会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概接触什么类型的书;每种类型的书有什么特点;然后阅读每种类型的书有哪些方法;甚至如何选书、如何买书作者都言无不尽地告诉你。
所以,读这些书时,感觉更像是在读字典、读论文。
可我还是抱着“我可以不看但我不能没有”的想法先给下了下来(解封后定要买一本),便又想着翻一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便没成想地,沉入了老罗带给我的,这个诗意盎然的阅读的世界。
我喜欢先看看书的前言,看看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在想些什么,如果只是单纯的内容介绍,则趣味甚少。
结果发现其在前言的短短数段,便用简洁轻快的语句把前面这几本书可能要花费数章的内容概述完了。毕竟其他书中前几章略显冗长的铺陈可能会让自己很快失去阅读兴趣。
最让我惊喜和眼前一亮的部分是书的结构介绍:
它抛却了其他书中各种繁杂不需要的部分,只取精华,凝练核心,同时用颇具诗意的结构和形式展示出来。我真的被这种真正作为一本书的结构感到欣喜,这一个个亮眼的章节的名词。是啊,工具书不仅能够好读,还有诗意。
翻看数章,老罗其中穿插式的“小书展”的内容更是阅读路上一个个小惊喜,带我见识了非常广阔的书籍天地,顺手摘录感兴趣的部分加入自己的读书清单。
虽然才刚读,但许久“读工具书不像书”的感觉终于在看到这本书便改观了。我觉得老罗说到而且做到了,每一章的道路上,奇遇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