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闺蜜家里玩,她家孩子5岁,性格比较内向,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闺蜜愁容满面地数落孩子,“你平时在家挺能的,怎么家里来了一个人就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了?阿姨好不容易来一趟,你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么没有礼貌呀?”孩子装作听不见,在房间里叫都叫不出来。闺蜜很焦虑,前两年明明还阳光自信的小孩,不知道怎么现在成这样了!
是的,我们都喜欢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自带光彩,走到哪里,都是大大方方,做起事来从容不迫。
自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
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说:
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职场上,甚至生活上,都很容易遭受很大的挫折。
其实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那为什么长大后有的孩子自卑,有的孩子自信?这与孩子成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幼年时期,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自信的建立影响深远。而一个家庭当中,妈妈这个角色在孩童时期又起了决定性作用。
是什么毁掉了孩子的自信?这几种妈妈一定要反思!
01爱哭穷的妈妈
我们经常看见这种妈妈,其实家里也不是那么穷,但是总把“穷”字挂嘴边,给孩子灌输“穷”思想,可能本意是想用这种哭穷式教育强调挣钱不易,教会孩子要懂得节俭,但是却不知其中的危害。
当我们对孩子说“赚钱辛苦,咱家穷”的时候,潜台词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说: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必须得好好听我的话,将来报答我孝敬我,否则你就对不起我!"
“你看,我都已经这么辛苦赚钱了,可是咱家底子就是这么穷,我即使这么努力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你生在这么穷的家庭,这就是你的命,你别责怪我。"
这些潜台词,家长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孩子是最能捕捉情绪的,孩子生来就是爱父母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把这种情绪归结于自己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才害得爸爸妈妈这么痛苦”。这种愧疚感会日益加深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产生“自己这个人不好”这种低自尊的感觉,从而带来自卑感。
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追求同伴的认同,不由自主地就和同伴们进行比较。看到别人都有的东西,自己很渴望拥有,其实这是在寻求内心的归属感。如果妈妈一味地节约,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不断压抑自己内在需求,表面上看孩子是懂事听话了,但是孩子会因为被同伴孤立,心理产生“我家很穷,不如人家富有,我不如人家”的感受,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自卑。这种无形之中给孩子打上了“贫穷”烙印,很可能会如影随形地跟随孩子一生。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说过,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爱哭穷的妈妈,可能是想让孩子懂得节俭。但是跟孩子哭穷,带给孩子的只有匮乏感、愧疚感、自卑感。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沉重,这样的家庭环境很难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
02过于强势的妈妈
生活中过于强势的妈妈,必定养不出自信的孩子,自信的孩子往往需要“我说了算”的力量感,但是父母太强大,太能干、太说一不二,会压制住孩子的这种力量,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在一次次挫败感的累积下,孩子再也不愿尝试,干脆都由父母帮忙做好了。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他们会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
强势的妈妈在生活中常常做出不尊重孩子的事:
☞专制、孩子只能听父母的,没有选择权:“就上这个兴趣班,妈妈给你挑的还能错。”
☞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强行压制、甚至责骂:“你再闹妈妈不要你了。”
你以为批评能够刺激孩子变好,殊不知,你的每一句指责都在放大孩子的缺点,
让他感到无力,并悄无声息地摧毁着他的自信心。
一个长期没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是很难对自己有一个正向评价的,不能接纳和认同自己。他们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我不好,我不行,我不配”,认为自己不值得去拥有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自卑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不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的父母是养不出自信的孩子,因为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体验到的是:我不行。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好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尽量无条件去爱孩子。永远做到对事不对人,帮孩子把人和事情分开。明确告诉孩子:事情没做好不等于孩子这个人不行。孩子永远是父母心里的好孩子。
03喜欢比较孩子的妈妈
“你看别人家的谁谁,你再看看你!”,这句话可以说是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了。很多妈妈一厢情愿地以为,拿别家孩子的“行”一定能激发自家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这是作为父母最需要颠覆的一种认知。通过与别家孩子做比较来激发孩子,很难收到正向的结果,因为我们自己也不会喜欢技不如人,何况是孩子,这种比较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孩子:你不行!这种错误的比较,带给孩子的是对自尊心、自信心莫大的伤害。一种情况是孩子从此逆反,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再也走不出自卑的阴影。
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千万别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别家孩子的优点作比较,尤其不要在人前比较孩子。比较是最有杀伤力的摧毁孩子自信的工具。
04包办代替的妈妈
孩子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独立。
我们身边有太多包办代替的妈妈,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事,这种越俎代庖的代价是,孩子生活依赖,学习被动,整个人消极不上进,严重的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空心人。
包办代替的家庭必定养不出阳光自信的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孩子一方面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父母信任,另一方面,会感觉自己无能。同时不独立的孩子往往没有责任心和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被同伴孤立,在人情来往方面屡屡受挫。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发现自己是不受欢迎,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如果父母一直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的时候,生活上的无能感会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他会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挫败感会常伴左右。
其实,每个孩子从小就有想独立的心,孩子小时候都有很强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什么事都阻止,孩子不能从中去体验掌控感、成功感,也就很难有“我能行”的自信。
05不信任孩子的妈妈
有一种妈妈,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比如孩子说饭太烫了,妈妈会斥责孩子:“哪里烫了,妈妈试了,一点都不烫。”
孩子想帮着扫地,妈妈马上说:“你太小了,你不会扫,看把衣服都弄脏了。”
如果孩子回来说在学校老师批评了,妈妈会说:“怎么老师不批评别人只批评你呀?你一定是在学校不听话。”
太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情绪的不接纳,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父母总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挑剔孩子的话、质疑孩子的行为,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就是把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哪怕孩子目前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样子,我们要相信只是暂时未达到,孩子还是我们的好孩子,与他的行为无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会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信任而努力做得更好。即使孩子偶尔辜负了父母的信任,父母也不应该急着责备,而是应该去弄明白原因。记住:父母的任务不是训斥或打骂孩子,而是相信孩子,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然后与孩子一起努力解决掉它。
孩子生来都差不多,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有些越来越自信,有些却越来越自卑。
这种差别是孩子内心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妈妈则是环境关键营造者。
以上5种妈妈一定要反思自己,不断更正自己的行为,这样自信的种子才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