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好话”带坏了很多人

     这句“好话”带坏了很多人

                    文/章岩


图片来自网络

(1)

小时候,我们看电影时总喜欢追问:

“这个人是好人吗?”

“这个人怎么那么坏?”“

好人后来赢了吗?”

区分好坏人成为童年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其实,人的本性都是无善无恶。

即使好人也时常心生恶念,他们也很想尝试下当坏人的滋味。

即使坏人也不认为自己坏,他们最讨厌别人称呼自己是坏人。

所有做坏事的人都可以为自己找一箩筐的理由。他们之所以坏,是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侵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从社会道德层面衡量,他们被赐予坏人头衔,的确不冤枉。

每当坏人要干坏事时,总喜欢高喊一句话为自己开脱。

聪明的你,能猜到这到底是哪句话吗?

(2)

这句话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凡喜欢看影视剧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几乎就是坏人的专用台词了。每当坏人情不自禁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要干坏事了。当自身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类自私本能的充分体现。

虽然世人喜欢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开脱,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呢?

在佛家用语中,为是修为的意思。其义就是,人不修为自己,天地难容!而很多人却解释成:人不为自己牟私利,那么天地就会诛杀他。这个意思明显不通,要知道,老天爷在中国人眼中可是公平的化身,怎会如此糊涂?

天啊撸,原来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好话”呀!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句话给带坏了……

(3)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集体至上。强调无我无欲,反对突出自我与自私。

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古人宣扬的灭私欲、存大义,不允许人有丝毫的自私心,当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为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没有自私自利就没有热火朝天的干劲,每个人都会丧失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任凭自我意识泛滥,将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主要标准,这样必然被人不耻,在生活中难有朋友,工作中难寻合作者。

退一步来说,即使我们承认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但也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中国人做什么事都讲个“度”,一旦突破这个度,就会物极必反。如果你在现实中过于自私,就必遭众人的一致排斥和反对,这样的话,不仅私利追不到,反而连自己已有的利益也要原样吐出来!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人是如何对待自私的。

春秋末年,鲁国人公仪休因德才兼优被任命为宰相。他有个嗜好——爱吃鱼,几乎到了无鱼不欢、无鱼不食的地步。

看到公仪休做了相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千方百计地送鱼给他吃,但全都被公仪休婉言谢绝,失望而归。

不久,公仪休的一个学生听说老师当了宰相,特地买了两尾鲜鱼登门祝贺。公仪休一如既往,拒不收纳。

学生非常奇怪,问道:“老师一向喜欢吃鱼,今天学生来看望老师,为什么却不接受呢?而且我听说很多人都曾经送鱼给老师,老师为什么一概不收呢?”

公仪休回答说:“我身为宰相,理应廉洁奉公,所以他人送鱼一概不收。”

学生想了想,说:“我送鱼是尽师生之谊,别无所求。再说老师身为国相,收两条鱼又算得了什么?”

公仪休摇摇头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与其这样,我不如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做个廉洁奉公的好宰相,鲁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免掉我的职务。这样虽然不能吃别人送的鱼,但我自己的俸禄能保证我天天有鱼吃。因此,我不会接受你送的鱼。”

读懂了吗?

正因无私才能成其私。公仪休爱鱼不受鱼,值得称赞,因为他是为了保住相位,同时保证自己有鱼可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站得高,看得远,做纯粹而清醒的自己。

(4)

面对金钱、权利和美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就在于世人往往无法逾越欲望的雷池,这也是人性的最大缺憾和悲哀。

自私自利的底限是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损失之上,而是以人之常伦的做法去实施,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觉得,就算是出于个人的私利目的,那么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为前提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所以,现代人自私自利不是什么不可以的事,但一定要注意掌控底限,坦坦荡荡地去努力奋斗,光明正大地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具体生活中,我们务必坚守以下两点:

1、自私的底限是不要伤害到他人

如果我们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就会被人唾弃和鄙视。某公司的一位经理,为了讨好总经理,也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宣布国庆假期取消,让部门的所有员工都留在公司加班。这种行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他人的正当权益,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切记,自私的底限必须是维护自我的正当利益,不可伤害他人。

2、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响团队合作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三个人都不想吃亏的自私心理,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个和尚时,他只能自己挑水,所以有水喝;两个和尚可以一起抬水,谁都不能偷懒,也能喝上水;三个和尚时,都盘算着让另两位到山下受累,自己留在庙里休息,结果就是三个人都不想动屁股。这种自私不但自己捞不到好处,还大大地影响了团队的利益。

(5)

有人说:“世人只因把自我看得太重,所以才有各种嗜好和烦恼。”

真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假如人人修炼到无我之境,忘却自我的存在,又如何会疯狂追求利益呢?既然顿悟了连身体都不是自己能永远占有和控制的,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呢?难道这正是佛家所倡导的“人若为己,天地不灭”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精神永恒不灭……这格局够大够高深,我服!

不过,如果人人修为到这种境界,估计会迎来两种结局——

一是人人与世无争,坐吃等死,世界经济陷入崩溃;

二是人人衣食无忧,一派祥和,世界提前实现大同。

第二个,不正是古往今来伟人明君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吗?

可惜的是,知易行难,到现在我们人类还没实现呢……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12,536评论 1 35
  • 小的时候,感觉到处听到的都是成功论,谁谁谁成功,谁谁谁很失败。所以小的时候我也很励志的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可是我一...
    牛牛要努力阅读 2,144评论 0 1
  • 今天因为恩瑾有写字课,所以回来得稍微晚点,但是恩瑾回来以后就进行家庭作业,语文的作业内容因为都已经掌握了,所以...
    恩瑾阅读 8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