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天周末的时间,大部分都是不清明的,可以说是浑浑噩噩、不知所行是何处。
其实这种状态,已经填充了自己拥有过岁月的大部分空间。不同的是,现在对这种状态有一点觉察,而这一点也是得益于日积月累阅读的缘分——我接触到了一点可以清明自己的书籍。
所以,最清醒的状态,就是昨天上午看书的高光时刻。我在阅读中思考,尝试去解释自己生命中的不解——好的书籍可以引领我们去正确的道,并在这道中发现当下应立即实施的行动。从而促进我们在思考与实际生活中,贯穿纵横,互促互进。
而不清明的状态,似乎是人的一种惯性常态。比如我拿着手机就这么看下去,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满足我不加思索的好奇心和任何任意而为的链接点击——只要我不停止,手机上的各式图文视频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在眼前,而我就会这样在毫无觉察中渡过一段不明所以的时光。如果,我突然觉得无趣了,会瞬间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索性去找一点吃的,来刺激一下自己的胃。可是吃完了,还是会有可能无趣,尤其是疫情在家的状态……所以,人们会说忙碌一点好,人会充实一些。其实这里的充实,也只是一种机械的不停顿吧,它究竟对自己有什么更深刻的价值或意义,那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所以说,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情,难能可贵。它不但在挑战自我,更是要求我们在挑战的路上持之以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群中,一眼望去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而难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