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老师放这部片子确实是让我们有一个机会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回味一下童年。三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竞选班长,为了得到这个职务简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我们有了上帝视角,便也有幸目睹选举背后的角逐,惊叹小小孩子便有如此心计之时,也不免对这种教育产生反思。
民主选举班长,这件事本来无可厚非,现实生活中的选举可能没有纪录片里这么正经,又是才艺展示又是辩论又是演讲,还似乎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我清晰地记得,我小学的时候,班里的干部确实就是这样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小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也不觉得这就是民主,今天有幸作为长大了的旁观者来看,觉得有些行为,比如贿选,实在有违公平。犹记得小的时候每逢选举,按照传统,候选人们要给大家发糖,选上了之后大概还会再发一次,年幼的我无心“权力”,于是总是很开心能白白得到许多糖果,而且由于反正所有人都会发,似乎也不怎么影响最终结果的公平性。但是当这样的事情不再是一种“传统”,而是家长给出的主意故意收买人心,事情似乎就有点变了味道。片中的父母们为了自己的宝贝能够如愿以偿,不惜利用职务之便请全班小孩坐轻轨,又或者是在投票前给所有同学发礼物,这样的家长,让我实在担忧是不是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领导人。三年级便知道如此贿选,那么长大了呢?是不是更容易觉得为了得到目的给别人一点小恩小惠是理所当然?这大概也是我们国家经济犯罪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吧,又或者虽然构不成行贿,也到底是一种不正之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民主又谈何容易,如果选民也乐于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去投完全不了解不认识的人,那么这样的民主反倒不如不要。
第二令我心惊的就是片中老师让候选人互相批评缺点的那个场景。我不知道老师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让如此小的孩子去攻击对手,而不是教他们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学习。那么小的孩子,就已经知道一条条地罗列对方千奇百怪的缺点,哪怕这些缺点与是否有当班长的能力没有任何关系,比如挑食和吃饭慢。这样的引导方式几乎是等同于让孩子时刻盯着别人的不足,可是人无完人,更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当缺点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条条揭露,孩子又会是怎样的难堪?我很庆幸在我小的时候,老师都是要求我们互相写对方的优点的,批评我们的缺点这件事只有老师能做,因为只有老师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出到底哪些才是需要改正的缺点,哪些仅仅是无伤大雅的个人习惯。
最后,若是要我投票,我会投给晓菲,原因很简单,只有她没有贿选,只有她没有恶意攻击别人。在我看来,这两点关乎品行,远比个人魅力什么的重要得多。但是,我并不觉得另外两个孩子有什么过错,他们毕竟才三年级,对这些手段又能有多少了解,还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不当。老师觉得这项活动能够教会孩子们民主,可是事实呢?我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出同班同学之间恶性竞争的闹剧。这样一次竞争之后,我不认为这三个孩子还能够心无芥蒂地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他们或多或少地对对方怀有敌意,因为他们的年纪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这一切只不过对事不对人。
总之,我感谢我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也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