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漠之风
第五站:流沙仙踪居延海
生命中有一些缘分总会不期而遇,这次腾格里沙漠之行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与以往跟团旅行不同的是除了沙漠徒步,其它的行程都不是我们提前预设的,出于对西安带你耍club的绝对信任,我们只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上路,所有的景点都是出乎意料的惊艳,冥冥之中好像有一条无形的线在牵引着我,流沙仙踪居延海于我来说又是一个神的安排。
“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秦汉时,匈奴居延部落在此游牧,故称其“居延泽”。魏晋时称“西海”;唐朝以后称“居延海”。说句实话,出发之前,我并不知道在祖国大西北的版图上还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居延海,一个普通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一说出口,竟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丝在身体里游走。虽然我不太相信什么前世今生,但对大漠那种发自内心的眷恋,又真的不只是一时的好奇可以解析的清的。记得上学时的古典文学课上,我喜欢的不是李白的浪漫,苏轼的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而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情怀,尤其是对诗佛王维的边塞诗更是情有独钟。
一路上的荒漠戈壁虽然有点单调,但几天的亲密接触,对这片大地已经有了一种回归故乡般的亲切感,也许,有一些情感真的是亘古久远。几年前第一次上qq还是大学同桌帮我注册的,一看她给我起的网名“小白兔”我就禁不住发笑,虽然同窗三年,但她哪里知道小白兔的外表下是一颗狂傲不羁的心,当我想给自己起一个网名的时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突现眼前,于是,“大漠之风”这个有点男性化的网名一直伴我至今,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几年后的今天,我居然来到了王维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的居延海。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奉王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使至塞上》, 如果说优美的诗篇带给你的是一种渺无边际的想象,那么,当你真的身临其境的时候,情感上的跌宕起伏却是另一番天地,因为时光不再,物非人非,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诗人笔下的旖旎风光,不知在无数次的轮回中是否还有旧日的模样?走进古城堡式的大门,眼前简直就是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油画大作,如果不是亲临,简直无法相信这一片波光粼粼的水域,竟然流淌在黄沙漫漫之中,所谓沙漠中的“海子”,其实就是湖泊的另一个代名词。走在木板铺就的小路上,我们沙漠五朵金花,仿佛是一群从远古走来的楼兰姑娘,温婉中带着一份儿游牧民族特有的率真,好玩的心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得激情飞扬。放眼望去,平静的水面,宛如一面硕大的美人镜,水波淼淼,浩浩荡荡,望着水中大片大片随风摇曳的芦苇花,耳边突然响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唱声,也许是游人脚步的惊扰,偶尔会有鸥鸟倏然间滑过水面冲向天际,还是中午时分,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的画面随着那一声鸟鸣已浮现眼前。
传说,历史上的居延海,就是额济纳人心中的纳木错,一年四季香火不绝,朝拜者络绎,它的每一弘水波好像都闪烁着充满灵性的神韵,它的每一个涟漪都荡漾着无法述说的圣洁。这里,曾是老子得道成仙化身入海之地;这里,曾是周穆王驾着八匹神骏马车偶遇西王母的场所。长满芨芨草的岸边,曾经留下苏武牧羊的足印,那飘拂的衣衫和徜徉的步履,已融入历史学家的浓笔淡墨之中。秋风略过水面的微波里,好像还回荡着清脆的马蹄声,汉朝大将霍去病、卫青当年金戈铁马的背影,似乎还依稀可见;那闪着银光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仿佛是边塞诗人王维、陈子昂、岑参在切磋唐诗的平平仄仄。从遥远的过去,到充满生机的今天,这里是居延文化和西部精神的一个缩影,走在木栈道上,每一步似乎都会听到历史的回音,自然与人文的浑然一体,让居延海的美充满了张力和深度。
绿洲上,碧水边,到处都是纷飞逐食的红嘴鸥,让我们这些来自滨海城市的游客也惊讶不已,还是月明有打算,背包里的面包成了最好的鸟食,我们几个把面包渣放在手里,成群的海鸥就会跟着我们跑,当面包渣抛向空中的那一刻,无数的鸥鸟煽动着翅膀上下翻飞,简直不亚于一场惊心动魄的争食大战。这样的场景让那些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们过足了瘾,清澈见底的水面,宛如天空之镜,群鸟争雄的倒影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间美景。
红嘴鸥,俗称“水鸽子”,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嘴和脚皆呈红色,身体大部分的羽毛是白色,尾羽黑色,喜集群。居延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红嘴鸥多了一份儿优雅和圣洁,大概是每天都在游客的喂食中生存的缘故吧,它们已经失去了对人类的戒备心,所以,当我们把面包渣放在手心一动不动的时候,会引来很多的红嘴鸥在身边飞舞或走动觅食,那一刻让我感悟到,万物本是一体,都是人类的欲望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望着红嘴鸥善良的小眼神,我的心也充满了善良和温情。回头看,老子骑着青牛的青铜雕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那样的悠然自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几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很多时候已被人的欲望冲击得荡然无存,付出的惨重代价就是居延海在干涸与重生的轮回里,一次次地被流沙吞噬。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流沙仙踪的美景又重新回到了人间。
站在水中浮桥上,那五彩斑斓的倒影是心的欢笑,月明的摄影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声的“咔擦”都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虽然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每个人都是意犹未尽,望着浮桥向着水深处的延伸,那种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最终还是战胜了守时的承诺,桃姐临时决定穿越芦苇荡,五朵金花齐声赞同,规则之下偶尔享受一下自由也是给自己的心一个交代。走在窄窄的浮桥上,心波也随之荡漾,高过人头的芦苇密密匝匝,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那些充满惊险的镜头曾经多少次震颤着幼小的心灵,多少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从心中升起。已经发黄的芦苇叶片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暖,毛绒绒的芦花迎着太阳,似一道道轻柔的光在空中闪现,芦苇丛里,经常会串出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在浮桥上觅食,当我们悄悄走近的时候,它们又闪电般冲进芦苇荡,只留下身子和芦苇叶摩擦发出的“唰唰”声。虽然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湖水,但因了那些盘根结节的芦苇,心,竟然如履平地般地坦然,一会儿迈着模特步摆拍,一会儿像孩子似地嬉闹,丝毫没有行走水面的惶恐感,居延海,真的不愧是祁连山的冰川带给戈壁生灵的一座人间天堂,这里除了红嘴鸥,还有白鹭,野鸭和天鹅等鸟类,芦苇荡与芦苇荡之间,不时地有小船划过,“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的画面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随处可见,让人流连忘返。
大西北著名作家雪漠说过: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在路上,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虽然不舍,但终究还是要告别,走出去的是身体,找回的是本心,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
离开沙漠仙踪居延海,我们的腾格里沙漠之旅也接近尾声,在去银川机场的路上再次感受到西安带你耍club的实力和真诚,“路越远,心越近”这句看似平淡的广告语与这次旅行的灵魂撞击,成了我美好人生中永恒的记忆。
完